[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普适型激光LIDAR的坡面位移监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5963.5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生;王明旭;张强;何烨;蒋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C5/00;G01S17/10;G01S17/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普适型 激光 lidar 位移 监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普适型激光LIDAR的坡面位移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激光检测技术的领域,坡面位移监测方法其包括数据采集,采集信号触发后,周期性向被测坡面发射脉冲激光,采集关于被测坡面的多组距离数据,并记录采集时间;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基于数字化模拟方法,得到每组距离数据对应的数字高程模型;热点图生成,将上报周期内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以单元进行对比和处理,生成关于单元位移的热点图,并得到位移信息,位移信息包括第一位移值;数据上传,将热点图和位移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便于进行滑坡监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普适型激光LIDAR的坡面位移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国土广袤,地形地势多种多样,平原和山区是我国最常见的地形。我国山区面积比平原面积大,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9.1%。山区面积较大,在发展林业、旅游业、牧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形崎岖,耕地资源和住房资源均有限。
生活于山区的人们,较难找到平整的土地修建房屋,因此大多采用削坡建房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但是削坡后,山坡的山体应力释放,山体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山坡的土质变得松软,容易发生滑坡,尤其是在雨季或强降雨时,给居住于山坡下方的人们带来极大的滑坡威胁。
山体滑坡,一般都是在山体微小位移的累加下,发生大型的滑坡。目前的滑坡监测方法,有人工监测方法和监测装置监测方法,人工监测难于察觉微小的滑坡,监测装置监测的方法,一般观察监测装置上监测部件的运动来进行监测,但是监测部件的运行需要监测人员现场读取,否则难以及时获知滑坡情况,从而不便于进行滑坡监测。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进行滑坡监测,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普适型激光LIDAR的坡面位移监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普适型激光LIDAR的坡面位移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普适型激光LIDAR的坡面位移监测方法,包括,
数据采集,采集信号触发后,周期性向被测坡面发射脉冲激光,采集关于被测坡面的多组距离数据,并记录采集时间;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基于数字化模拟方法,得到每组所述距离数据对应的数字高程模型;
热点图生成,将上报周期内获取的所述数字高程模型以单元进行对比和处理,生成关于单元位移的热点图,并得到位移信息,所述位移信息包括第一位移值;以及,
数据上传,将热点图和位移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周期性得到被测坡面的数字高程模型,并根据获得的数字高程模型,每隔一个上报周期得到一次关于单元位移的热点图,并将热点图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以便于远程监控中心能够根据热点图及时获取被测山坡的滑坡情况,无需进行现场读取,从而便于进行滑坡监测。
可选的,所述热点图生成的方法包括,
将多个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均以相同的比例划分成N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坡面的一个区域;
将多个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应坡面同一个区域的单元进行对比,得到位移单元,以及位移单元的坡度差和高程差;
将相邻的位移单元结合得到位移轨迹,结合所述数字高程模型的比例尺,得到第一位移值;以及,
根据所述位移单元的坡度差和/或高程差,在最晚采集时间的数字高程模型上标注警示颜色,生成热点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数字高程模型换分成更小的单元来进行对比,得到各个单元的位移信息和位移程度,并根据每个单元的位移程度得到热点图,能够更细节化地获知被测坡面各个区域的位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知细小的位移情况,从而进一步便于进行滑坡监测。
可选的,所述得到位移单元,以及位移单元的坡度差和高程差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5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