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裂自提醒式制鞋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15186.4 | 申请日: | 2021-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庄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杰成 |
| 主分类号: | A43D25/047 | 分类号: | A43D25/047;A43D37/00;A43D4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3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裂 提醒 制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裂自提醒式制鞋工艺,属于制鞋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在粘合工艺中,提前向胶粘剂内埋入多个提示球,不仅可以直接预埋在鞋底和鞋帮之间的连接处,可以提高此处抗非垂向形变的能力,同时在粘合工艺中,作为粘合牢固的标准,可以在粘合过程中直接发现次品,而在鞋成型后,在日常的穿戴过程中,一旦出现开胶或者开裂现象,外界的空气可以进入与提示球接触,提示球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后,触发自热反应后,释放出具有提示效果的液体,一方面临时作为替代胶粘剂避免开裂现象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提示用户及时采取措施,延长鞋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开裂自提醒式制鞋工艺。
背景技术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
制鞋工艺:中国的制鞋工艺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手工缝合成型工艺。20世纪以来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专用设备,制鞋工艺发展很快,大致可分为缝绱工艺、注塑工艺、模压工艺、粘合工艺、组装工艺等。
其中粘合工艺有3种方法:①热硫化粘合法:鞋的各部件粘贴后送入硫化罐,用蒸汽间接加热或用空气、蒸汽直接加热,在胶制部件硫化的同时,使帮、底粘合成型。其中外底、底后跟等部件预先模制成型再与其他部件粘贴送入硫化罐中加热硫化的称二次硫化法,是胶鞋生产的传统工艺。有些布鞋也采用此法。②冷粘法:鞋帮、鞋底涂上胶粘剂,在室温下加压粘合成型。现多用于皮鞋、布鞋、胶鞋。③粘缝法:鞋帮和鞋底冷粘后,鞋底的周沿再用线缝,以增强底和帮之间的牢度。
但是采用粘合工艺制出的鞋大多强度有限,在长时间的穿戴过程中,尤其是受到非垂向力的干扰后,粘接强度会明显下降,容易出现开胶或者开裂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鞋的正常使用,并且在前期开裂时,包括粘合工艺和后期穿戴过程中均容易出现存在裂缝的现象,一旦无法及时察觉到,裂缝会逐渐变大直至鞋的完全报废。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裂自提醒式制鞋工艺,可以通过在粘合工艺中,提前向胶粘剂内埋入多个提示球,不仅可以直接预埋在鞋底和鞋帮之间的连接处,可以提高此处抗非垂向形变的能力,同时在粘合工艺中,作为粘合牢固的标准,可以在粘合过程中直接发现次品,而在鞋成型后,在日常的穿戴过程中,一旦出现开胶或者开裂现象,外界的空气可以进入与提示球接触,提示球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后,触发自热反应后,释放出具有提示效果的液体,一方面临时作为替代胶粘剂避免开裂现象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提示用户及时采取措施,延长鞋的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开裂自提醒式制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用砂轮将鞋底需要粘接的面进行砂毛,使其表面粗糙,随后清除干净砂削粉尘;
S2、将胶粘剂刷到鞋底和鞋帮的粘接处,然后取多个提示球在无氧环境下均匀埋至鞋底的胶粘剂内,待胶粘剂自然干燥;
S3、通过鞋帮向鞋底施加压力,并在施压过程中进行加热至胶粘剂具有粘性,继续施压至鞋帮和鞋底进行粘合;
S4、压合完成后观察提示球是否具有开裂提示,若有开裂提示,则分开鞋帮和鞋底更换提示球后二次粘合,若无开裂提示,则粘合合格;
S5、粘合合格后对鞋帮周边进行手工锤平,避免出现凹凸或叶边。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胶粘剂采用178Apu胶与128固化剂按100:5-10的比例进行调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杰成,未经庄杰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5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