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新冠病毒新型核酸突变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8384.8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帅;孔祥宾;汤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国药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荧光 定量 pcr 技术 病毒 新型 核酸 突变 检测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新冠病毒新型核酸突变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本发明主要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针对目前S基因新突变‑双重变异(E484Q和L452R突变)进行检测。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可以很好的鉴别E484Q和L452R突变,对新冠病毒的新突变快速监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新冠病毒新型核酸突变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自2019年12月起爆发的新型呼吸系统疾病,截止2021年4月上旬已在全球确诊超过一亿三千万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经分离鉴定,确认其病原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其命名为“SARS-CoV-2”。这是目前在人体中发现的第七种冠状病毒,之前主要有6种,其中229E,OC43,NL63,HKU1四种致病性较轻,可引起轻微呼吸道疾病,其余两种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突变位点不断出现,目前多个新冠病毒突变株:谱系B.1.1.7(首先在英格兰发现)、B.1.351(首先在南非发现)和P1(首先在巴西发现)等,受到全球广泛关注。
3月24日,印度卫生部发布声明称,在该国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该毒株出现了双重变异,可能会弱化免疫效果且传染性更强。研究表明来自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病毒样本上同时出现了E484Q和L452R突变,其特征不同于已经发现的毒株。印度病毒学家沙希德·贾米尔(Shahid Jameel)表示,这种“双重突变”病毒有可能在印度发展出一系列独立的病毒毒株。目前正在调查这种新型病毒变体的传染力及对疫苗效力的影响。当时该邦正经历着新一轮疫情暴发。而其中的L452R突变则是美国加州北部今年1月初发现的,在当地检出可能带有突变的病毒株,被认为与当地疫情有关,因此怀疑是是病毒变异造成的传播力增强。携带双重变异毒株还只存在少数国家少数病例中,为防止新型突变病毒扩散,针对新冠病毒最新突变-双重变异进行检测,确认是否属于双重变异类型,对于病毒监测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融汇了PCR的灵敏性、DNA杂交的特异性、同一管多重快速检测的优点,是目前临床检验中认同程度很高的一种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但目前已上市产品中绝大多数为普通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没有对新型双重变异病毒的突变类型进行检测的试剂盒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新冠病毒新型核酸突变基因类型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新冠病毒新型核酸突变基因类型检测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以下两组引物和探针,每个所述探针的两端分别标记有荧光报告基团/荧光淬灭基团:
a.用于检测S基因突变类型:序列位置23012,序列变化GC的引物和探针;其中所述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所示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b.用于检测S基因突变类型:序列位置22917,序列变化TG的引物和探针;其中所述引物包括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6SEQ ID No.7所示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新冠病毒的S基因序列参考GenBank:MW533315.1;“双重变异”基因变异基因序列参考hCoV-19/India/MH-NEERI-NGP-39017/2021。
S基因突变类型:序列位置23012,序列变化GC可以引起S蛋白中E484Q,序列位置22917,序列变化TG可以引起S蛋白L452R。
进一步地,所述试剂盒中还含有用于检测内参基因的引物和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国药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国药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8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