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压器的废气旁通阀总成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7373.8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倩;李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压 废气 旁通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压器的废气旁通阀总成及车辆,包括涡壳和废气旁通阀组件,所述废气旁通阀组件设置在涡壳内部的废气旁通孔的开口侧且能够向一侧翻转打开,所述涡壳靠近废气旁通阀组件的内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当废气旁通阀组件开启到最大角度时,所述限位凸起与废气旁通阀组件干涉配合。其能够保证产品的耐久可靠性,减少废气旁通阀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用于增压器的废气旁通阀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器通过回收利用发动机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能量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应用解决了自然吸气发动机因大气密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所导致的高原工况下动力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还作为提高了发动机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促使达成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升级目标。因此,汽油机涡轮增压技术的已成为现阶段乘用车发动机的主要技术路线。
随着市场对乘用车驾驶性及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法规对油耗及排放要求的进一步加严。增压器废气旁通阀的控制方式也逐渐由气动机械式执行器升级为电动执行器以实现更为精准增压器废气旁通量的控制。在整车冷启动工况下,因为发动机处于低速低负荷状态运行,发动机增压压力小,导致气动机械式的废气阀执行器获得的控制压力过小,废气旁通阀在该工况下无法打开;而对于使用了电动式废气阀执行器的增压器,废气阀的开闭直接由ECU给定的电压信号控制,不受到发动机运行工况限制,因此可以实现在低温冷启动工况下打开增压器废气可以提高催化器起燃温度,改善整车冷启动排放的应用需求。电动执行器的应用在带来更快速的控制响应以及更宽广的控制范围的优点之外,对成本及噪声控制等问题也带来了挑战。
当增压器废气旁通阀打开时,废气气流冲击阀片,现有废气旁通阀组件内发生碰撞产生噪声。通常情况下,该噪声被整车运行时的发动机背景噪声所掩盖,人耳无法识别。但整车冷启动工况下因发动机背景噪声低,使得现有废气旁通阀组件所发出的敲击声易被用户识别而产生NVH抱怨。因此,随着电动执行器应用的推广以及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增压器发动机在整车冷启动工况下的废气旁通阀组件敲击噪声抱怨问题日益突出。
参见图11,现有废气旁通阀组件7包括现有阀片71、现有垫片72和现有摇臂73,在针对废气阀片敲击噪声问题改进的主要优化方案为在现有摇臂73和现有垫片72之间增加弹垫74,该方案因需增加使用耐高温弹垫,带来产品价格增加和更为复杂的生产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增压器的废气旁通阀总成及车辆,其能够保证产品的耐久可靠性,减少废气旁通阀噪声。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增压器的废气旁通阀总成,包括涡壳和废气旁通阀组件,所述废气旁通阀组件设置在涡壳内部的废气旁通孔的开口侧且能够向一侧翻转打开,所述涡壳靠近废气旁通阀组件的内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当废气旁通阀组件开启到最大角度时,所述限位凸起与废气旁通阀组件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废气旁通阀组件包括阀片、垫片和摇臂,所述摇臂一端与执行器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阀片上的连接轴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连接轴一端与阀片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与垫片固定连接,当废气旁通阀组件开启到最大角度时,所述限位凸起与垫片上表面干涉配合。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穿过通孔的一端与垫片焊接固定,所述垫片和连接板之间、连接板和阀片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周沿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阀片上设有与所述限位缺口对应配合的限位部。
进一步,所述限位凸起呈弧形,且限位凸起与废气旁通阀组件之间为点接触。
进一步,所述废气旁通阀组件在冷启动工况条件下开启到最大开启角度Y,其余工况下的废气旁通阀组件的开启角度X均小于最大开启角度Y。
一种车辆,包括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包括上述的用于增压器的废气旁通阀总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