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7119.8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和堂;张晨阳;何鑫鑫;刘焱;赵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尘 旋转 内混式 梯级 增强 雾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包括空气雾化装置、旋转雾化装置、供压风装置和供液管;空气雾化装置内部的空气雾化室一端与喷孔连通、另一端与供压风装置的出气口以及旋转雾化装置上的喷孔II连通,在空气雾化室中设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与空气雾化室内壁间形成旋流通道;旋转雾化装置后端与供液管连接;在供压风装置上设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的外侧端连接气源、内侧端的出气口与空气雾化室内部连通。本发明采用先水力雾化、后空气雾化的方式增强装置的雾化效果,且可降低对水压的要求,经济实用性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技术和专业施工设备的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工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矿山开采、隧道掘进等行业领域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粉尘威胁问题不容忽视,领域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会诱发不可治愈的尘肺病,严重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一些粉尘在特定条件下有引发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的风险,一旦出现严重安全事故,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作业风险、进一步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喷雾降尘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和改进,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灵活等优点,在粉尘防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喷雾降尘技术的核心是雾化过程的实现问题,雾化是指通过喷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转盘雾化,气体雾化及声波雾化等。
去除一些因成本较高而在喷雾降尘领域难以推广的雾化方式,目前常用的雾化方法主要包括水力雾化和空气雾化两种,水力雾化的成本虽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但该方法存在雾化效果差、所需水压高、耗水量大、资源浪费严重、阻力大、喷嘴易堵塞等问题,在使用时只能通过提高供水压力和减小喷孔孔径来提高雾化效果,但是这不仅对水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喷嘴的堵塞和磨损;空气雾化方式通过提高气体流动速度增大空气动力作用,降低对水压的要求,雾化效果更好,同时较大的喷嘴孔径也能缓解喷嘴磨损和堵塞的问题,但由于喷出的雾流附近常伴随着高速气流,可能直接将含尘气流吹走,进而影响降尘效率。如中国专利CN 107620607 B公开一种梯级雾化分区除尘方法,其虽是通过多组件的配合进行了梯级的雾化除尘,但是各组件仍是相对独立分阶段进行工作的,射出的雾化液滴较大,极易发生堵塞喷头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的高效雾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保证雾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对水压的要求,阻力低,雾化降尘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降尘的旋转内混式梯级增强雾化装置,包括空气雾化装置、旋转雾化装置、供压风装置和供液管;空气雾化装置内部的空腔构成空气雾化室,空气雾化室一端与空气雾化装置前端的喷孔连通、另一端与供压风装置的出气口以及旋转雾化装置前端的喷孔II连通,在空气雾化室中设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与空气雾化室内壁间形成旋流通道;旋转雾化装置后端与供液管连接;在供压风装置上设有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分别设在旋转雾化装置的上、下两端,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的外侧端连接气源、内侧端的出气口与空气雾化室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装置为从后向前渐缩的结构,空气雾化室的内壁为光滑的流线型渐缩结构。
作为优选,渐缩结构的空气雾化室的前端收缩角α为80~90°,后端收缩角β为10~20°。
进一步地,空气雾化装置1中的喷孔I的孔径为1.5~3.5 mm。
进一步地,旋转雾化装置内部环周均布五只旋叶,所述喷孔II的孔径为2~4 mm。
进一步地,上进气管和下进气管的进气段倾斜设置在供压风装置的主体上、在供压风装置主体内部光滑过渡到拐角段后一体连通水平方向设置的出气段,在出气段端部的出气口处采用拉瓦尔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动举升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