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6684.2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尚丰;林冠宇;陈珂;陈贵亮;陈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16 | 分类号: | G01N30/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路 检测 色谱 进返油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动力驱动组件,动力驱动组件带动气缸的伸缩杆直线运动,气缸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气缸具有油口A001和出气口A002,气缸的气口A001连接三通连接管T01的第一端口,三通连接管T01的第二端口通过电磁阀V01连接进油管路,三通连接管T01的第三端口通过电磁阀V02连接返油管路;气缸的气口A002连接三通连接管T02的第一端口,三通连接管T02的第二端口连接电磁阀V03的一端,电磁阀V03的另一端放空;三通连接管T02的第三端口通过电磁阀V04连接雾油隔离容器的进气口,雾油隔离容器的出气口连接电磁阀V05的一端,电磁阀V05的另一端放空;雾油隔离容器上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本发明通过步进电机、气缸及磁性开关的精准配合,可实现油精确定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其包括动力驱动组件,动力驱动组件带动气缸的伸缩杆直线运动,气缸的初始位置上设有限位开关S05,气缸的定量位置设有限位开关S04;气缸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气缸具有油口A001和出气口A002,气缸的气口A001连接三通连接管T01的第一端口,三通连接管T01的第二端口通过电磁阀V01连接进油管路,三通连接管T01的第三端口通过电磁阀V02连接返油管路;气缸的气口A002连接三通连接管T02的第一端口,三通连接管T02的第二端口连接电磁阀V03的一端,电磁阀V03的另一端放空;三通连接管T02的第三端口通过电磁阀V04连接雾油隔离容器的进气口,雾油隔离容器的出气口连接电磁阀V05的一端,电磁阀V05的另一端放空;雾油隔离容器上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三通连接管T01和三通连接管T02的内部体积相同,且均为雾油隔离容器内部体积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缸对应伸缩杆活动腔设有用于气缸伸缩动作时排气的上呼吸口。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动力驱动组件包括步进电机、丝杆和旋转转直线运动装置,步进电机的内部转子连接丝杆,丝杆通过旋转转直线运动装置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限位开关S05和限位开关S04通过螺丝锁附于气缸顶部的卡槽上。
一种带油路通断检测的气相色谱进返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油进样过程和油取样过程;
油进样过程的步骤如下;
步骤11,开启电磁阀V03和电磁阀V05启动油进样过程;
步骤12,检测气缸零点位置的限位开关S05是否处于打开状态;是则,执行步骤13;否则,通过动力驱动组件带动气缸做压缩直至开关S05处于打开状态以保证气缸处于零点位置,并执行步骤13;
步骤13,启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并记录初始压力P0和温度T0;
步骤14,关闭电磁阀V03和电磁阀V05,同时打开电磁阀V04;并由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气缸拉伸运动至定量位置;
步骤15,计算获取定量位置时气缸体积VC,同时记录此时的压力P1和温度T1;
步骤16,关闭电磁阀V04,同时打开电磁阀V03;并由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气缸压缩运动至零点位置完成油进样过程;
油取样过程的步骤如下;
步骤21,开启电磁阀V01,同时由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气缸拉伸运动至定量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和盛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6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