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票据对码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03921.X | 申请日: | 2021-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9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艳霞;陈沛;叶韶蘅;高英明;朱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40/289;G06F16/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天印;郝博 |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票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票据对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待对码医疗票据进行光学字符识别,得到至少一条医学文本数据;对光学字符识别得到的每条医学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得到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分词结果;将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分词结果与不同医学分类的语料库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条医疗文本数据对应的医学分类;根据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医学分类,将每条医疗文本数据与预设医疗编码知识库中相应医学分类的标准医疗文本数据进行对码,生成对码结果。本发明对光学字符识别后的医疗文本数据进行语义分类,提高了医疗数据的对码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票据对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在保险产品设计阶段,由商保控费平台基于医疗编码智库平台的标准码定义保险产品的医学、商保理赔规则。在保险产品的理赔阶段,理赔作业人员需要上传待理赔医疗票据(例如,医院的各种医疗费用明细清单票据)的影像文件上传至商保控费平台,由商保控费平台调用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服务,将传待理赔医疗票据的影像文件转换成医学文本数据,调用医疗编码智库平台的数据标准化映射接口,将光学字符识别得到的医学文本数据映射为智库管理的药品、诊疗、耗材等医学分类的标准医疗目录名称和医疗目录编码,以便执行这些医疗标准码上定义的理赔控费规则,实现理赔业务精准控费的目的。
由于商保控费平台调用光学字符识别服务识别的待理赔票据,往往包含了一次住院或就诊的所有医疗收费项目明细清单(一次住院大概会有300条医疗收费项目明细),使得商保控费平台对待理赔票据进行光学字符识别,得到的医学文本数据包含多个医学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药品、诊疗、疾病、耗材等)的医疗数据,由于不同的医学分类对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导致商保控费平台通过光学字符识别得到的医疗文本数据比较繁杂,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除了各渠道的医疗项目的名称,往往还有剂量、规格、甚至乱码等无效数据。
在执行医疗理赔业务时,需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对码。现有的医疗数据对码流程是将对待理赔医疗票据进行光学字符识别后的医疗文本数据,经过简单的数据清洗后(将中文的标点符号转成英文,字母大小写统一等)在所有医学分类中进行对码匹配计算,最后汇总返回相似度最高的数据,整个对码匹配流程耗时较长,导致理赔业务经常因超时而失败。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票据对码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医疗数据对码流程耗时较长会导致理赔业务因超时而失败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对待对码医疗票据进行光学字符识别,得到至少一条医学文本数据;对光学字符识别得到的每条医学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得到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分词结果;将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分词结果与不同医学分类的语料库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条医疗文本数据对应的医学分类;根据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医学分类,将每条医疗文本数据与预设医疗编码知识库中相应医学分类的标准医疗文本数据进行对码,生成对码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票据对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医疗数据对码流程耗时较长会导致理赔业务因超时而失败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光学字符识别模块,用于对待对码医疗票据进行光学字符识别,得到至少一条医学文本数据;分词处理模块,用于对光学字符识别得到的每条医学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处理,得到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分词结果;语义分类模块,用于将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分词结果与不同医学分类的语料库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条医疗文本数据对应的医学分类;医疗数据对码模块,用于根据每条医疗文本数据的医学分类,将每条医疗文本数据与预设医疗编码知识库中相应医学分类的标准医疗文本数据进行对码,生成对码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39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