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鞋面自动打粗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3414.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2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翔;苏惠阳;张明全;何钊滨;黄煌清;庄钟源;彭友;冯少平;许烈;王平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D8/00 | 分类号: | A43D8/00;A43D111/00;A43D119/00;B24B19/22;B24B41/06;B24B41/02;B24B41/00;B24B49/12;B24B55/06;B24B1/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面 自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鞋材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面自动打粗装置及方法。该设备包括输送装置、鞋楦、扫描装置、打磨机器人,所述输送装置上设有若干的随行夹具;扫描装置包括U型轨道、轨道车、3D相机,所述U型轨道包括一朝向输送装置的开放口,随行夹具带动鞋楦由开放口通过,并使鞋楦处于U型轨道内侧位置,所述3D相机设于轨道车上并朝向U型轨道内侧方向,所述轨道车可沿U型轨道滑动,以使3D相机对鞋楦上的鞋材进行全方位扫描,打磨机器人根据3D相机提供的数据对鞋面进行自动化粗打磨。扫描装置适配安装于输送装置上,通过U型轨道及轨道车替代了机械手的功能,进而降低了整体设备占地面积,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材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面自动打粗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鞋材具有不规则形状,因此进行如打磨、涂胶等工序时的传统加工方式对人工的依赖程度高,效率较为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1151342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针对鞋底和鞋面扫描作业的机器人三维视觉系统,包括视觉扫描系统、机器人、三维相机、相关工装夹具、工控机、上位机控制器、鞋体模型和机器人工作支架,所述视觉扫描系统固定连接有机器人,所述视觉扫描系统通过扫描鞋体模型得到轮廓点位,并将轮廓点位传输至工控机,所述工控机通过上位机软件计算得到轨迹,所述鞋体模型通过相关工装夹具固定于机器人工作支架上,所述视觉扫描系统包括三维相机,所述视觉扫描系统通过三维相机对固定于机器人工作支架上的鞋体模型进行作业。现有的设备中,三维相机由机器人进行操控,机器人虽然灵活度高,但机器人占地面积大,使得最终整套自动加工设备过于臃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鞋面自动打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鞋面自动打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鞋楦、扫描装置、打磨机器人,所述输送装置上设有若干的随行夹具,输送装置带动随行夹具依次循环通过取放工位、扫描工位、打磨工位;鞋面套设于鞋楦上,并在取放工位处安装或取下鞋楦;扫描装置设于扫描工位处,扫描装置包括U型轨道、轨道车、3D相机,所述U型轨道包括一朝向输送装置的开放口,随行夹具带动鞋楦由开放口通过,并使鞋楦处于U型轨道内侧位置,所述3D相机设于轨道车上并朝向U型轨道内侧方向,所述轨道车可沿U型轨道滑动,以使3D相机对鞋楦上的鞋材进行全方位扫描;所述打磨机器人设于打磨工位,打磨机器人根据3D相机提供的数据对鞋面进行自动化粗打磨。
进一步的,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负压机、吸尘底盘、吸尘管口,所述负压机通过软管连接吸尘底盘、吸尘管口,所述吸尘底盘设于打磨工位处,吸尘底盘包括两个盘体,两个盘体相互分离可形成容纳随行夹具带动鞋楦通过的间隙,两盘体相互靠近可围绕于鞋楦下方,所述吸尘管口设于打磨机器人上并朝向打磨头处。
进一步的,盘体分为固定盘、活动盘,所述固定盘固定设于输送装置一侧,所述活动盘通过气缸活动设置,活动盘在靠近固定盘的一侧设有让位缺口,活动盘移动至与固定盘贴近时,让位缺口形成口状并使得鞋楦下部位于其内。
进一步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开合气缸,所述开合气缸设于取放工位处,所述随行夹具上设有弹簧卡块,鞋楦通过弹簧卡块夹紧于随行夹具上,弹簧卡块设有侧向延伸出的拉板,随行夹具处于取放工位处,拉板对应开合气缸,通过开合气缸拉动拉板以打开弹簧卡块。
进一步的,输送装置包括环形轨道、驱动皮带、定位机构,所述随行夹具包括若干轨道轮,轨道轮设置为上下两排,并使环形轨道由上下两排轨道轮之间穿过,随行夹具连接驱动皮带,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杆设有若干组并分别对应设于取放工位、扫描工位、打磨工位处,定位气缸带动定位杆摆动,以使定位杆将随行夹具定位于取放工位或扫描工位或打磨工位处。
进一步的,输送装置上设有四组随行夹具,在扫描工位与打磨工位间还设有一等待工位,取放工位、扫描工位、等待工位、打磨工位在两两工位间的移动路径距离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3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