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13噬菌体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2844.6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昕;侯金秀;钱雪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33;C12N7/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13 噬菌体 纳米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噬菌体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噬菌体纳米探针为M13噬菌体衍生物,先将亲和病毒的多肽展示在辅助噬菌体M13KO7的P3蛋白N端、亲和纳米粒子的多肽展示在P8蛋白N端,然后用改造后的辅助噬菌体M13KO7感染含有复制起始点ori(+)和包装信号的噬菌粒菌液,使改造后的辅助噬菌体M13KO7包装噬菌粒,组装成50‑100nm长的、用于病毒检测的噬菌体纳米探针。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生物安全性高,可实现病毒可视化检测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加之工艺简便,成本较低,既可通过肉眼观测结果,又能利用生物传感器产生电化学信号,因此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噬菌体纳米探针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M13噬菌体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M13噬菌体的基因修饰及与金属纳米颗粒组装为M13噬菌体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M13噬菌体基因组的可编辑性,其5种外壳蛋白(P3、P6、P8、P7、P9)均可用于展示外源肽或抗体。George P.Smith于1985年首次提出噬菌体展示技术,他成功地将外源DNA导入M13中,并凭借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多年来,M13噬菌体广泛引发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免疫学、药理学和药物发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的特异性抗体、肽或其他分子成功表达后,可用于药物递送、疫苗制备、抗病毒治疗、靶向基因治疗、靶向肿瘤治疗和疾病诊断,效果显著。基于M13噬菌体的疾病诊断技术,即多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获得亲和待检靶标的亲和多肽,或在P3蛋白上展示外源亲和肽序列,然后利用ELISA原理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或链酶亲和生物素放大P8蛋白信号,达到检测待检靶标的目的。这种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实现信号放大来实现检测的方法,需要进行多个反应步骤和清洗步骤,操作复杂,灵敏度低,对于病原早期检测及极低浓度检测显示出短板。
M13噬菌体衍生制剂可以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复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高拷贝数的P8蛋白(2700拷贝/PFU)使检测灵敏度更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M13噬菌体高长径和细丝状结构使其在用作检测探针时单分散性差,检测时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且结合效率低;重组M13噬菌体作为病毒能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大肠杆菌中复制,生物安全性相对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安全性高、高效、长度短且检测效率高的噬菌体纳米探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M13噬菌体纳米探针。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M13噬菌体纳米探针的构建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M13噬菌体纳米探针,所述M13噬菌体纳米探针是先将病毒的亲和多肽展示在辅助噬菌体M13KO7的P3蛋白N端,将纳米粒子的亲和多肽展示在P8蛋白N端得到改造后的辅助噬菌体M13KO7,然后用改造后的辅助噬菌体M13KO7感染含有噬菌粒的菌液,使改造后的辅助噬菌体M13KO7包装噬菌粒,组装成50-100nm的噬菌体纳米探针。
其中,所述病毒包括但不仅限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或蓝耳病毒等所有可筛选到亲和肽的病毒,其他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均可以适用。
其中,所述病毒的亲和多肽是亲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多肽AGWYCTEVLCVQ。
其中,所述亲和多肽为AGWYCTEVLCVQ、VSGSSPDS、LKAHLPPSRLPS或AHHAHHAAD。
其中,所述纳米粒子为金纳米粒子、磁性纳米材料、银纳米材料或量子点,其他纳米粒子均可以适用。
其中,所述金纳米粒子的亲和多肽为-Cys-Cy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2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