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三维动态测量设备的检测平台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0676.7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白洪志;熊指南;叶作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天津市陆海测绘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8/00 | 分类号: | G01D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李蓓蕾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三维 动态 测量 设备 检测 平台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三维动态测量设备的检测平台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承托部件、连接于承托部件上的驱动部件、受驱动部件驱动而进行运动的位移部件、连接于位移部件并随其同步运动的接收器、控制驱动部件进行运动并与其电性相连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相连的轨迹生成模块,且所述接收器与一测量仪器电性相连。本发明采用驱动部件带动接收器进行运动,通过将接收器采集的数据与接收器运动的运动轨迹曲线进行对比来评判测量仪器的精度;且本装置性能稳定,可控性好,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降低了检测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维动态测量设备的检测平台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的逐步提升,不断催生出各种各样高新技术,特别是在动态测量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非凡的成就。由于生产与实践的需求,三维动态测量技术在很多工程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三维动态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主要体现在测量手段、测量仪器以及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现有的三维动态测量仪器品种繁多,功能各异,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检测与测量,例如管线探测仪、多波束声呐或者频率记录仪等等。在动态测量过程中,往往对接收装置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故测量仪器在投入使用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核准和校验,以保证仪器的测量效果和测量精度,现有对测量装置的检测手段是通过选取多组已知的点位与测量装置所测量的数据值进行对比判断,但是,采用该种方法需要利用被检仪器进行多次测量,检测过程较为繁琐,投入成本较大,耗时耗力;且所测得数据较少,以部分数据很难判断测量装置的精准程度,故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三维动态测量设备的检测平台及其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三维动态测量设备的检测平台,包括承托部件、连接于承托部件上的驱动部件、受驱动部件驱动而进行运动的位移部件、连接于位移部件并随其同步运动的接收器、控制驱动部件进行运动并与其电性相连的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相连的轨迹生成模块,且所述接收器与一测量仪器电性相连;
所述驱动部件和位移部件均连接于承托部件上,所述位移部件的输入端连接于驱动部件的输出端,所述接收器连接于位移部件上,且该接收器与一测量仪器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与驱动部件电性相连,所述轨迹生成模块电性连接于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部件和位移部件构成曲柄摇杆结构,所述曲柄摇杆结构用于驱动接收器进行简谐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连接座、连接于连接座上的伺服电机、连接于伺服电机输出端的轮盘、端部插设于轮盘上的偏心轴、以及与偏心轴转动相连的连杆,且所述连杆与位移部件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轴距轮盘中心处的距离与连杆的长度之比小于1/9。
进一步地,所述轮盘自其圆心至边缘的方向均匀开设有多组装配孔,所述偏心轴固定插设于其中一组装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位移部件包括直线滑轨和滑块,所述直线滑轨连接于承托部件上,所述滑块相配合滑动连接于直线滑轨上,且该滑块与接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件设置为第一底座,所述驱动部件和位移部件均与第一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长水平仪,所述长水平仪用于检测第一底座的平面度。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件包括第二底座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底座与支撑框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分别与驱动部件和位移部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水准泡,所述水准泡用于检测支撑框架的平面度和直线度。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件上还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底座和支撑框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天津市陆海测绘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天津市陆海测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0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