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9180.2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聚微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K5/11;C08K5/053;C08K3/26;C08J9/12;C08J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宋萍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 临界 流体 挤出 发泡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及其制备工艺,涉及发泡珠粒制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发泡珠粒不够环保,在生产时大多采用釜压发泡工艺,导致存在较高安全风险,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不够高的问题。所述的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LA材料75‑110份;助剂5‑40份;发泡剂5‑20份,所述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具体包括以下组分:PLA材料80‑100份;助剂5‑20份;发泡剂7‑15份,所述助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BS材料5‑25份;柠檬酸三丁酯1‑15份;甘油0.5‑7份;纳米碳酸钙1‑5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珠粒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发泡理论和相关技术的进步,珠粒发泡材料备受关注,使得发泡材料的性能也在日益提高,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包装、生物工程等领域都有所应用。EPS泡沫珠粒,是发泡材料其中的一种。由于EPS泡沫珠粒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吸水率低、耐酸碱、隔热隔音性好、防震、可装饰、易成型等优点,EPS泡沫珠粒可作为隔热材料、包装材料、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浮材。
但是,现有的发泡珠粒不够环保,在生产时大多采用釜压发泡工艺,导致存在较高安全风险,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不够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及其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发泡珠粒不够环保,在生产时大多采用釜压发泡工艺,导致存在较高安全风险,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也不够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PLA材料 75-110份;
助剂 5-40份;
发泡剂 5-20份。
优选的,所述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具体包括以下组分:
PLA材料 80-100份;
助剂 5-20份;
发泡剂 7-15份。
优选的,所述助剂以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的,所述助剂具体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的,所述成核剂为纳米碳酸钙。
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CO2、N2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聚乳酸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珠粒的发泡倍率为25-50倍。
一种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对PLA材料进行干燥处理;
S2:对双螺杆挤出机进行预热;
S3:将干燥好的PLA材料与助剂按比例混合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造粒;
S4:对造粒粒子进行干燥处理;
S5:挤压、发泡、成型。
优选的,所述S5中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聚微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华聚微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