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MS报文监视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8852.8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和平;贾俊国;于文斌;钱科军;朱卫东;宋锦海;高慧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苏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B60L53/6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品荧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ms 报文 监视 电动汽车 安全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MS报文监视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安全控制模块建立与BMS电池系统和充电桩控制模块的通信连接,并实时采集BMS电池系统和充电桩控制模块的通信报文;安全控制模块内部署有多个安全防护算法,多个安全防护算法对通信报文进行处理,以判定报文异常;安全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安全防护算法异常;若是,则所述安全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桩断开通电。还公开了包含此方法的充电系统,对通信报文进行监视进行二次安全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利用BMS电池系统,在BMS电池系统异常的情况下,依然有效的保证充电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MS报文监视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由于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目前,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充电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电动汽车火灾事故中,在充电中发生自燃的占比较高。自燃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池产品测试验证不足、车辆使用过程中可靠性恶化、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及电池系统热蔓延抑制技术水平有限。其中充电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与充电桩有关。为了提高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BMS电池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电动汽车中。但是,部分BMS厂商和充电机厂商未严格执行国标,导致在BMS失效或误工作情况下,无法及时停止充电。单纯依靠充电桩和BMS无法保证充电安全。目前充电安全管理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部分BMS(电池管理系统)厂商和充电机厂商未严格执行GB/T 27930-2015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38661-2020中要求的故障诊断基本项目共6项,分别是:电池温度大于温度设定值、单体电压大于电压设定值、单体电压小于电压设定值、单体一致性偏差大于设定条件、充电电流(功率)大于最大充电电流(功率)值、放电电流(功率)大于最大放电电流(功率)值。
2、直流充电未采用专用网络,与整车总线共用,导致充电网络上充斥大量充电无关数据,负载率高。
3、BMS充电管理未按照功能安全要求进行设计,在电压、电流检测失效情况下,无法有效避免过充。
4、充电机未建立与BMS有效的充电配合与功能校验,在BMS失效或误工作情况下,无法及时停止充电。
上述缺陷使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容易发生过充等问题导致损坏或自燃。如何提高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MS报文监视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方法,以解决现在存在的电动汽车在充电中容易由于BMS电池系统控制缺陷发生自燃或损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MS报文监视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安全控制模块建立与BMS电池系统和充电桩控制模块的通信连接,并实时采集BMS电池系统和充电桩控制模块的通信报文;
步骤2、所述安全控制模块内部署有多个安全防护算法,多个安全防护算法对通信报文进行处理,以判定报文异常;
步骤3、所述安全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安全防护算法异常;
步骤4、若是,则所述安全控制模块控制充电桩断开通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苏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国网苏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8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