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8673.4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韦鹏程;颜蓓;贺方成;陈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F16/215;G06F16/23;G06F16/28;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400064***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网际 信息 系统 交换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信息交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方法及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输入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息交换模块、动态监测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终端模块、更新处理模块。本发明的数据融合处理过程快速简洁,无需针对待融合的数据存储相等字段值关联关系的数据表,减少存储的占用;通过动态监测模块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报警,有利于尽早知道故障,加快对故障的处理;通过信息交换模块能够实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网系之间和用户间的融合,以便利用光缆网、卫星网和短波网实现大数据网际的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已比较完备,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信息化系统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对现有网系中的信道承载设备、网络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进行整合,实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网系之间和用户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但到目前为止,现有实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网系之间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方法中,针对数据融合的技术方案,需要进行多次相等字段值关联关系的处理,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多源数据的原数据表中的融合字段进行清洗,存在流程繁琐、数据处理成本高等缺陷。因此,亟需一种新的信息交换方法及系统。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实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网系之间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方法中,针对数据融合的技术方案,存在流程繁琐、数据处理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系统,所述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系统包括:
所述大数据网际信息链系统的信息交换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网系和用户的原始通信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标准化处理;
所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标准化处理包括:
(1.1)读取采集的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网系和用户的原始通信数据,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清洗,清除重复数据;
所述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清洗,清除重复数据包括:
进行数据的粗分类,将转换后的数据作为第一数据集;对所述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分类,获得所述样转换后的数据的粗分类类别的权重,根据所述权重确定所述转换后的数据的粗分类类别在所有类别中的排序位置;根据所述转换后的数据的粗分类类别在所有类别中的排序位置和第一数据集中数据的总数量,获得综合评估结果;当根据所述综合评估结果确定需对所述第一数据集进行清洗时,根据所述转换后的数据的粗分类类别在所有类别中的排序位置删除规定数量的排在末位的样本数据;
所述获得所述样转换后的数据的粗分类类别的权重公式如下:
其中,
(1.2)采用规则引擎进行组合条件判断规则的自由配置,去除数据噪声;
(1.3)进行格式变换,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化为统一格式;
所述格式转换公式如下:
其中,Xg表示归一化后的数据,X表示原始数据,Xmax、Xmin分别表示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未经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6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