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2578.3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9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陆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5 | 分类号: | B29C48/05;B29C48/885;B29C48/92;B29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式拉条切粒机切粒 水温 控制系统 | ||
1.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出水控制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有第一水箱中的加热模块和喷水模块,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有第二水箱中的降温模块和喷水模块,且控制中心连接有第N水箱中的降温模块和喷水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条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且拉条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是用一种较细的金属管绕制成的,管内装有电热丝,然后灌入氧化镁粉之类的绝缘材料,把电热丝封装固定在管中间,使它不与管壁接触,通电后,电流从电热丝中流过,电热丝便发热,热量被水源吸收,从而将水加热,且控制中心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模块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模块是使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且控制的输出端连接有加热模块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模块是由出水喷头和电磁阀构成,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有控制中心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N水箱内部皆安装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中心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连接的喷水模块下方皆设有储水槽,储水槽内部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在第二水箱内部,且与第二水箱连接的喷水模块下方设置有储水箱,且储水箱内部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在第N水箱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拉条切粒机切粒水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Sa1:工人们操作控制中心设定初次降温的温度数值;
Sa2:启动设备产出拉条,通过安装在拉条上方的温度检测器对设备产出的拉条进行温度检测,将检测的数值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的的温度数值反馈给控制中心;
Sa3:控制中心通过温度控制模块对温度数值进行计算处理,控制第一水箱中加热模块对水箱内部水源进行加热,当加热温度到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减去预设温度时,水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会将信号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再次控制第一水箱中的加热模块停止加热;
Sa4:当水温度到达预设值后,控制中心控制与第一水箱连接的喷头进行喷水,喷出的水源吸收拉条的热量,从而对拉条进行初次降温;
Sa5:第一水箱内部喷出的水流将拉条的温度吸收后,水流落入到第一水箱下方的储水槽内部,储水槽内部的水泵将存储的水源输送至第二水箱内部,完成对水流进行回收;
Sa6:此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再次对拉条的温度进行检测,同时将信号再次反馈到控制中心;
Sa7:控制中心再次控制第二水箱内部的降温模块进行工作,对第二水箱内部的水温进行降低,当水温降低至第二温度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减去预设温度数值时,第二水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将信号反馈给控制中心,控制控制控制第二水箱内部的降温模块停止工作;
Sa8:水温度到达设定的数值之后,控制中心控制与第二水箱连接的喷头进行喷水,喷出的水源再次吸收拉条的热量,从而再次对拉条进行降温;
Sa9:第N组水箱将N减一组水箱喷出的水流进行回收,控制中心通过控制第N组水箱内部的降温模块工作,将水温控制的合适的数值,从而完成拉条的降温;
Sa10:最后第N组水箱内部的水流,流动到第N组水箱下方的储水槽内部,再次被第一水箱回收,完成整个水流的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25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