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91975.9 | 申请日: | 2021-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军;潘群艳;马东泽;孙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蓝深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A61M1/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灌流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悬浮聚合的方式,将纯水、分散剂和水相阻聚剂混合,溶解配成水相;将单体、引发剂和致孔剂混合后搅拌至完全溶解,配成油相;将配置的油相投入配置的水相中静置,待油相和水相完全分层后进行升温处理,然后调整搅拌转速控制粒度的大小,继续进行升温和保温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对树脂进行提取,回收致孔剂,水洗并筛分粒径0.5~1.25mm的白色不透明球状大孔吸附树脂;对树脂进行净化处理,除去致孔剂和有机溶剂,得到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本发明反应工艺简单、节能环保,同时可以得到强度较高,对β‑微球蛋白吸附良好的吸附性能,溶血率低,安全性高的血液灌流用高分子吸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是指血液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或固定特异性配体的吸附剂装置,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质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血液灌流目前主要限于吸附作用故也被称为血液吸附。目前通常在血液灌流中使用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合成树脂类材料等等,通称为血液灌流吸附材料。
血液灌流能有效去除血液内肌酐、尿酸、中分子物质、酚类、胍类、吲哚、有机酸及多种药物,但不能去除尿素、磷酸盐、水分及电解质,因此治疗尿毒症时,一般应与HD(血液透析)联用,即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式(HD+HP,即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器)。
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仍然为提高树脂的机械强度,改善树脂的血液相容性。血液相容性是指材料与血液接触时不引起凝血及血小板的粘附和凝聚,没有破坏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溶血现象。根据吸附材料的特性和与体外血液灌流的接触方式,吸附材料研究以不易脱落的高强度吸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目前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树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致孔剂以及大量有机溶剂,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吸附材料生产工艺复杂,环保成本高以及血液灌流吸附材料要求强度高、血液相容性良好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悬浮聚合的方式,将纯水、分散剂和水相阻聚剂混合,溶解配成水相;
S2、将单体、引发剂和致孔剂混合后搅拌至完全溶解,配成油相;
S3、将步骤S2配置的油相投入步骤S1配置的水相中静置,待油相和水相完全分层后进行升温处理,然后调整搅拌转速控制粒度的大小,继续进行升温和保温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对树脂进行提取,回收致孔剂,水洗并筛分粒径0.5~1.25mm的白色不透明球状大孔吸附树脂;
S4、对步骤S3得到的树脂进行净化处理,除去致孔剂和有机溶剂,得到血液灌流用吸附材料。
具体的,步骤S1中,纯水:分散剂:水相阻聚剂的质量比为100:(0.5~1.5):(0.0005~0.0015)。
进一步的,分散剂为明胶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水相阻聚剂为亚甲基蓝。
具体的,步骤S2中,单体:引发剂:致孔剂的质量比为100:(0.5~1.5):(100~250)。
进一步的,单体包括二乙烯苯和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烯腈等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引发剂包括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致孔剂包括饱和烷烃、甲苯、二甲苯、四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致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蓝深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蓝深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1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