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0590.0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兰均;张永鹏;刘帅;史宇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3/22;H02H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开关 可控 避雷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固定元件F1、可控元件F2和可控元件F3,固定元件F1、可控元件F2和可控元件F3构成避雷器本体,避雷器本体的一端连接相母线,另一端接地连接,可控元件F3的两端经同轴电缆LA与监测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监测系统的输出端分别经触发系统TA和触发系统TB与气体开关SA和气体开关SB的触发极连接,气体开关SA和气体开关SB的高压电极与可控元件F2的一端连接,气体开关SA和气体开关SB的地电极分别与可控元件F3共地连接。本发明可靠性高,实现便捷广泛的雷电感应电压监测与保护,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控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器是防止过电压的电路保护装置,对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电力系统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常规氧化锌避雷器的残压将很难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极大影响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基于氧化锌避雷器在限压效果以及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关型可控避雷器的方法被提出,其通过控制投入母线的避雷器阀片数量,动态改变金属氧化物的伏安特性,以达到降低过电压的目标。开关型可控避雷器由避雷器本体和可控开关两部分组成。其中,避雷器本体由固定部分和可控部分串联组成,可控开关则并联在可控部分两端,通过接收装置中监测系统发出的动作信号来完成快速导通,短接避雷器可控部分阀片,达到限制过电压的目的。
实际运行过程中,避雷器不仅会承受操作过电压,还会承受雷电过电压,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绝缘配置水平较高,需要重点关注220kV等级及以下输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我国规定的标准雷电压波形为1.2μs/50μs,雷电标称放电电流波形为8μs/20μs。通过监测雷电流的幅值来限制雷电过电压,雷电流幅值反映雷电过电压的大小,由于雷电压前沿更快,因此,需要在雷电流幅值到达一定条件时动作,使装置的全响应时间与雷电压波形的上升时间相当,以达到降低、削弱雷电过电压幅值的目的,这对可控避雷器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雷电流的有效拾取和装置总响应时间十分关键。
对于电力系统中采用的故障录波装置和互感器,频率响应不够,不能有效监测雷电过电压,而在线监测手段多用于雷电信息的统计和故障定位研究,无法应用于雷电过电压的限制。现有的可控开关主要有晶闸管阀和可控气体间隙两种,雷电流的幅值与波头决定了雷电流上升陡度(di/dt)大,受限于生产工艺,晶闸管阀开关无法承受雷电过电压产生的巨大di/dt,使用时须通过技术手段来抑制晶闸管阀响应雷电过电压,从而达到保护晶闸管阀开关的目的。目前采用的喷射等离子体型和横向磁场控制型两种可控开关,开关自身导通速度较慢,一般为几十μs~上百μs,无法满足系统总响应时间的要求。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限制雷电过电压的可控避雷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装置,实现雷电流的信号拾取及雷电压的极性判定,发出动作信号,控制可控气体开关快速导通,达到系统总响应时间的要求,实现降低雷电过电压的目的,在操作过电压下也能满足需求。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固定元件F1、可控元件F2和可控元件F3,固定元件F1、可控元件F2和可控元件F3构成避雷器本体,避雷器本体的一端连接相母线,另一端接地连接,可控元件F3的两端经同轴电缆LA与监测系统的输入端连接,监测系统的输出端分别经触发系统TA和触发系统TB与气体开关SA和气体开关SB的触发极连接,气体开关SA和气体开关SB的高压电极与可控元件F2的一端连接,气体开关SA和气体开关SB的地电极分别与可控元件F3共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0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