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有内油道的变速箱后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9513.3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曹辞;张莉香;向盼;杜春鹏;言梓谦;张馨月;郑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2;F17D5/02;F17D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赵龙骧;高炳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有内油道 变速箱 壳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有内油道的变速箱后壳体,包括变速箱后壳体,所述变速箱后壳体上集成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用于连通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的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进油管路、中间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进油管路、所述中间管路和所述出油管路为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侧壁上的盲孔结构,并在进、出油管路侧壁的敞口端分别设置有堵头。通过拆装进、出油路堵头并安装油压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润滑系统以及对滤清器的油压检测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漏油风险小、加工简单、便于装配、制造成本低的特点,同时利用进出油路铸造工艺特点,实现油压检测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后壳体,属于传动系统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集成有内油道的变速箱后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商用车变速箱多采用主动润滑方式进行润滑,油泵先通过吸油装置将润滑油泵送到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再将润滑油通过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最后再将润滑油通过油道或油管输送到变速箱各润滑点进行润滑。润滑过程中还需在变速箱油路中安装限压阀对润滑系统进行过压保护。部分变速箱还将润滑油通过喷淋油管喷淋在变速箱齿轮啮合表面。润滑油从变速箱壳体底部到达变速箱各润滑点需经过吸油装置、泵油装置、过滤装置(粗滤、精滤)、冷却装置、过压保护装置、喷淋装置等多个环节。润滑油从变速箱壳体底部到达变速箱各润滑点需经过吸油装置、泵油装置、过滤装置(粗滤、精滤)、冷却装置、过压保护装置、喷淋装置等多个环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647250U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三中间轴变速器强制润滑系统,其包括变速器和安装在变速器后端盖上部的齿轮油泵及分流阀,变速器包括主轴和三个副轴,第三副轴部分浸在油面以下,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均远离油面;变速器壳体底部安装有抽油口;油泵由设在变速器内的常转的第一副轴驱动,由抽油口将润滑油通过外部油管泵入分流阀入口,分流阀将油路分为若干支路并与变速器内部的润滑油管连通,所述润滑油管上开有多个油孔。所述分流阀将油路分为四路分别通过B、C、D、E口与变速器内部的四个润滑油管连通,所述B、C、D、E口均设置在变速器后端盖上。所述润滑油管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变速器后端盖和变速器壳体上。所述B口与第一润滑油管连接,第一润滑油管上的油孔设置在轴承及第一倒档齿轮对处;所述D口与第四润滑油管连接,第四润滑油管上的油孔设置在轴承及第二倒档齿轮对处;所述E口与第二润滑油管连接,第二润滑油管上的油孔设置在主轴与第一副轴之间的第一齿轮对处,第二润滑油管与变速器壳体前端油道、变速器前端盖上油道及油腔和变速器后端盖上油道均连通;所述C口与第三润滑油管连接,第三润滑油管上的油孔设置在主轴与第二副轴之间的第二齿轮对处,且与第二润滑油管的连接方式相同,且与第二润滑油管对称设置。所述分流阀与B、C、D、E口连通的油管均设置在变速器外部。所述抽油口处安装有滤网。所述抽油口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底部的油面以下的位置。所述油孔在润滑油管上成发散状分布。该实用新型通过抽油口将变速器底部的油充分利用,利用分流阀将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油路数量及位置,通过内、外部油管将润滑油导流至所有需润滑部件,能够全面润滑变速器所有旋转部件,提高变速器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但是该技术方案的各个环节分散安装在变速箱各个部位,存在布置分散、占用空间大的问题;由于布置分散,各个部件需要通过油管或油道连接在一起,还需要对油路进行密封设计,存在油路过长、结构复杂、密封部位多,漏油风险大的问题;同时由于布置分散,占用空间大,连接件多,还导致了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