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8363.4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赵科研;杨淑艳;郭文平;吴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K8/9789;A61K8/9794;A61K8/368;A61K8/362;A61K8/49;A61K8/02;A61Q19/00;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朱晓林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溶 祛痘微针贴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分布着富含抑痘成分的微小晶状固体,被包裹的的活性袪痘成分能够穿透皮肤角质层,遇水溶化,能够被肌肤快速、有效地吸收,从肌肤深层抑痘。在痘痘初发期使用,更有利于降低痘、痘印的形成。贴片服帖隐形,在吸收痘痘分泌物的同时可以减少痘痘与外界污染的接触,舒缓肌肤不适感,淡化痘印,焕现肌肤清爽、细腻状态。本发明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的学术名称为寻常痤疮(Acne Vuglaris)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或下颌,亦可累及躯干,如前胸部、背部及肩胛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好发于青春期,也称之为“青春痘”。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无性别差异,但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根据全国大学生痤疮发病率调查,41%左右的大学生会发生痤疮,男生发病率稍高为42%,女性发病率为40%。10-18岁青少年中痤疮发病率稍高,患病率为54%,其中男性发病率为55%左右,女性发病率为52%左右。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主要的四种原因为:雄激素水平异常、皮脂大量分泌、毛囊周围角质化异常和炎症反应(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引起)。除这四大主要因素外,遗传、心理压力、免疫等因素也会影响痤疮的发病或者加得病情。一般痤疮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水平趋于稳定后可自行消退。但是中度或重度痤疮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还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学习,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
现有技术中,研究者为了实现更高效率的经皮给药,曾经尝试和摸索了很多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如离子导入法、超声导入法、电致孔法以及微粉超音速喷射等,但是这些方法要么适用场景狭窄,效率提升不明显,要么涉及大型昂贵的设备,需要经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耗费人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通过离子导入法、超声导入法、电致孔法以及微粉超音速喷射进行经皮给药治疗痘痘痤疮的皮肤问题的过程中,导致适用场景狭窄,效率提升不明显,有时涉及大型昂贵的设备,需要经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耗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成分:60%-80%的透明质酸或其盐、5%-25%的坚膜材料,1%-10%的甘油,10%-25%的功效成份,所述功效成分包括积雪草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包裹水杨酸、季铵盐-73和壬二酸。积雪草提取物具有舒缓发红肌肤,促使皮肤变得有弹性、光滑的作用;芦荟提取物具有消炎、杀菌,有效地治疗粉刺、痤疮的作用;包裹水杨酸具有缓慢释放,去除角质,收敛毛孔的作用;季铵盐-73:抑制诱痘的痤疮杆菌的滋生,镇定肌肤的作用;壬二酸具有收紧毛孔,淡化痘印的作用;透明质酸及其盐具有调节痘痘水油平衡问题的作用。本发明采用大中小分子透明质酸钠作为为基质,搭载高活性祛痘成分——积雪草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包裹水杨酸、季铵盐-73、壬二酸混合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内形成微针,微针贴于皮肤,针尖刺入角质层,实现皮内控释释放高活性祛痘成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坚膜材料为水解胶原、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烯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积雪草提取物、芦荟提取物、包裹水杨酸、季铵盐-73和壬二酸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10-20):(2-6):(0.01-0.1):(0.5-2)。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制备上述可溶无创的祛痘微针贴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元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