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8204.4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东;李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泽实润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K9/06;A61K47/06;A61K47/18;A61K47/36;A61K47/44;A61P17/02;A61P17/04;A61P37/04;A61P39/02;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王东伟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蚊虫 叮咬 外用 解毒 及其 制作 工艺 | ||
1.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6份、超微明矾粉1-6份、植物油2-8份、甘油0.5-3份、黄原胶0.5-3份、精氨酸0.5-3份、凡士林0.5-3份、水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微黄柏粉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微苦参粉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明矾粉6份、植物油8份、甘油0.5份、黄原胶0.5份、精氨酸0.5份、凡士林0.5份、水1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6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2份、甘油3份、黄原胶3份、精氨酸3份、凡士林3份、水6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3.5份、超微明矾粉3份、植物油5份、甘油2份、黄原胶1.5份、精氨酸1.5份、凡士林1.5份、水3.5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1份、甘油1份、黄原胶1份、精氨酸1份、凡士林1份、水2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超微甘草粉1份、超微黄柏粉1份、超微苦参粉1份、超微明矾粉1份、植物油1份、甘油1份、黄原胶1份、精氨酸1份、凡士林1份、水2份。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葵花籽油或麻油。
10.一种治疗蚊虫叮咬后的外用解毒乳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将原材料按照如下配料:
A1甘油、黄原胶;
A2一半份量的水、精氨酸;
A3另外一半份量的水、超微甘草粉、超微明矾粉、超微黄柏粉、超微苦参粉;
B植物油;
C凡士林;
(2)将A1相和A2相分别混合均匀备用;
(3)将A3相原料中水称入乳化锅后,先加入混合好的A1相,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2相搅拌均匀,加热至40-50℃,均质3min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超微甘草粉、超微明矾粉、超微黄柏粉、超微苦参粉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0-80℃保温30min备用;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3000r/min;
(4)将B相所有原料依次加入油相锅,加热至70-80℃,缓慢搅拌,完全溶化后保温备用;
(5)待乳化锅中A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油相锅B相原料温度达到60-70℃,将油相锅B相原料快速抽入乳化锅,抽入过程中打开搅拌,完全抽入后均质5-7分钟;
搅拌速度:1000r/min;
均质速度:6000r/min;
(6)均质结束后持续搅拌5-10min,料体均匀后打开冷却水降温。降温至60-70℃,加入C相原料凡士林均质搅拌;
搅拌速度:500-1000r/min;
(7)缓慢搅拌降温至20-30℃,取样检测pH和微生物,检测合格后出料,微生物检测结果合格后允许灌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泽实润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泽实润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2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