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5435.X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5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守中;周龙;冒卫星;刘先玲;杜存雨;高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512 | 分类号: | E01F9/512;E01F9/524;E01F9/576;E01F9/582;E01F9/588;F21S8/00;F21V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隧道 安全 行驶 照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包括沿公路隧道内车道的两边缘及中间设置的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组、沿沿公路隧道内检修道侧壁设置的面光源侧壁灯组、沿隧道壁设置的逆反射警示带以及沿拱顶设置的色彩诱导段。本发明通过在公路隧道检修道、车道及拱顶配合设置各种照明或诱导装置,可产生多维光环境视觉,有效提高驾驶中的人眼在隧道光源环境中视认性,而且具有节能、检修维护方便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作为半开放空间的道路特殊构造物,其洞内外光亮差距较大,为了保障隧道内的运营安全,隧道内应有足够的照明亮度,但是统计资料表明,公路隧道的交通安全事故仍是普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5.17倍。
在现行的隧道照明设计规范中,对隧道照明只规定了路面照明亮度和路面照明均匀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但在实际运营时发现,如何能够有效防止眩光,加强视觉诱导,提升运动中的人眼在隧道光源环境中视认性,对安全行驶来说也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眩光,加强视觉诱导,提升驾驶中的人眼在隧道光源环境中视认性的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
一种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设置在公路隧道内,公路隧道包括车道、位于车道两侧的检修道、位于检修道上方的隧道壁以及位于隧道壁上方之间的拱顶;所述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包括沿车道的两边缘及中间设置的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组、沿检修道侧壁设置的面光源侧壁灯组、沿隧道壁设置的逆反射警示带以及沿拱顶设置的色彩诱导段;其中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组由若干个下半部嵌入地面,且沿车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的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构成,相邻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之间的距离,与公路隧道内的行车速度呈正比,逆反射警示带沿宽度断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色彩诱导段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相邻的色彩诱导段颜色不同,公路隧道内沿长度方向上还间隔设有经拱顶并延伸于隧道壁,用以显示公路隧道内边线轮廓线的反光环,公路隧道内的进出口处还设有位于拱顶处的进出口诱导标。
本发明通过在公路隧道检修道、车道及拱顶配合设置各种诱导或照明装置,可产生多维光环境视觉,有效提高驾驶中的人眼在隧道光源环境中视认性,而且具有节能、检修维护方便的优势。
具体如下:
(1)因照明灯具(面光源侧壁灯组)安装在检修道,充分发挥光源对路面的照明利用,在保证路面亮度、均匀度相同时,节约原设计的耗电量70%,而且由于设置在检修道的侧壁,所以可避免司驾者在行车中刺眼和炫光的不舒适感觉,同时由于其安装位置低,所以具有安全性高、易于检修的优势;
(2)面光源灯具,固定在检修道侧壁的不间断连续布设,保证了路面光线的柔和性和均匀性,司驾者在行车中不会有刺眼和炫光的不舒适感觉。
(3)用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原理及避开人眼视觉闪频需要低于2.5HZ或高于15HZ的现象,利用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组取代原路面标线,确定合适的间距,保证其针对司驾者既有标线的功能,又能达到震荡标线的效果,并且提高了整体的诱导功能,也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自发光逆反射标线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面光源侧壁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