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空心稳定杆产品疲劳寿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5205.3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均;赵清波;黎周君;黄春阳;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德汽车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10 | 分类号: | B24C1/10;B24C7/00;B24C5/04;B24C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陈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空心 稳定 产品 疲劳 寿命 方法 | ||
一种用于提高空心稳定杆产品疲劳寿命的方法,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一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二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空心稳定杆的外径为27mm、壁厚为5mm;喷丸工艺参数包括丸料为0.4~0.6mm钢丝切丸、喷丸压力为5bar,喷丸流量为10Kg/min、丸料硬度为55~62HRC、喷丸时间1~2min。该空心稳定杆的重量较实心稳定杆的重量减少;采用本发明的喷丸工艺参数对空心稳定杆进行喷丸处理,使喷丸处理后的空心稳定杆的疲劳寿命较喷丸处理前的空心稳定杆的疲劳寿命提高,且极限设计应力有很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心稳定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空心稳定杆产品疲劳寿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节能环保和汽车轻量化等新兴理念的推动下,空心稳定杆薄壁化和高应力化趋势明显,由此催生了针对空心稳定杆的内壁强化工艺,从而最大化产品减重率和疲劳寿命。
目前,虽然喷丸工艺逐渐成熟,但对于实际产品制造而言,由于产品的材料、加工工艺的差异,无法照搬其他厂家的方法,需要摸索适合于实际产品的喷丸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空心稳定杆产品疲劳寿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提高空心稳定杆产品疲劳寿命的方法,依次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一端、空心稳定杆的第二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喷丸工艺参数包括丸料为0.4~0.6mm钢丝切丸、喷丸压力为5bar,喷丸流量为10Kg/min、丸料硬度为55~62HRC、喷丸时间1~2min。
优选地,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一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2或3次,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二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2或3次;空心稳定杆的外径为27mm、壁厚为5mm;喷丸工艺参数包括丸料为0.4~0.6mm钢丝切丸、喷丸压力为5bar,喷丸流量为10Kg/min、丸料硬度为55~62HRC、喷丸时间1~2min。
本技术方案能提升喷丸强化均匀性, 强化机理:稳定杆冷弯成形,折弯位置存在拉伸侧(变薄)和压缩侧(变厚),在同等周向应力分布的情况下,薄化侧更容易失效,该区域为丸粒直击区,拥有更好的强化效果。另外通过本技术方案中的喷丸气压与喷丸时间、调节喷嘴角度能有效改善喷丸冲击凹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空心稳定杆的重量较实心稳定杆的重量减少了60.36%;采用本发明的喷丸工艺参数对空心稳定杆进行喷丸处理,使喷丸处理后的空心稳定杆的疲劳寿命较喷丸处理前的空心稳定杆的疲劳寿命提高了200%以上,且极限设计应力由喷丸处理前的500~600Mpa提升至喷丸处理后的650~750Mp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用于提高空心稳定杆产品疲劳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一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2或3次,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二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2或3次;空心稳定杆的外径为27mm、壁厚为5mm;喷丸工艺参数包括丸料为0.4~0.6mm钢丝切丸、喷丸压力为5bar,喷丸流量为10Kg/min、丸料硬度为55~62HRC、喷丸时间1~2min。
实施例一、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一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2次,将喷丸机的喷嘴插入空心稳定杆的第二端,按照喷丸工艺参数进行喷丸作业2次;喷丸工艺参数包括丸料为0.4mm钢丝切丸、喷丸压力为5bar,喷丸流量为10Kg/min、丸料硬度为55~62HRC、喷丸时间1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德汽车弹簧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德汽车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通风换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模块以及软件程序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