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3882.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竹修;乔旭;张冰洁;汤吉海;杨宝林;崔咪芬;陈献;费兆阳;刘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292;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吴爽;徐冬涛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分子 笼基孔性 液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钒氧簇基金属有机笼通过静电作用分散在离子液体中,经离子交换、纯化得到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本发明的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具有分散均匀、流动性好的特性,能够实现钒氧簇基金属有机笼本征孔液态化,同时实现孔性液体孔道多样化、孔径可调控等;本发明的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对CH4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且稳定性好,蒸气压低,吸附过程易于控制,便于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孔性液体是具有流动性的新型液态多孔材料(Nature 2015,527,216)。目前孔性液体主要分为三类:I型孔性液体是含有本征孔的液态分子(Nat Chem 2020,12,270);II型孔性液体是含有本征孔分子的溶液;III型孔性液体是高度分散的孔性材料颗粒(如:沸石、配位聚合物等)的悬浊液(Angew Chem Int Ed 2018,57,11909)。I型孔性液体具备永久孔道结构,但是牵涉复杂有机合成,提高调控孔道结构与孔道性质的难度。III型孔性液体虽然合成方便,但是具有久置后颗粒沉积导致失去孔道结构的问题。
II型孔性液体同时具备I型和III型孔性液体的优势。II型孔性液体的本征孔主要来源于有机分子笼,有机分子笼合成条件相对苛刻,结构设计调控具有一定局限性。MOP是以金属离子或者金属簇为结点,通过有机桥联配体扩展形成的零维结构,其本征孔具备特殊的主客体性质,打破传统有机分子笼的局限,是理想的构筑单元。目前仅李丹等(J.Am.Chem.Soc.2019,141,11621)将金属镍和咪唑形成的金属有机分子笼溶解于甲醇中,实现压力为2.0-3.0bar时CO2在甲醇溶液中以动态孔进入分子笼内。II型孔性液体的流动性主要来源于分子液体,离子液体是制备孔性液体的优选分子液体,利用阴离子型有机笼与离子液体的电荷匹配实现孔性液体的制备。仅戴胜等(Angew Chem Int Edit 2020,59,2268)将18-冠-6醚络合钾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溶解阴离子型有机分子笼形成孔性液体,实现对CO2的吸附。
钒基金属有机分子笼以多钒氧簇为金属节点,根据钒离子多样的配位构型:VO4四面体、VO5方锥体和VO6八面体,VMOP可形成多面体结构、环状结构和胶囊型结构等,实现孔道结构的多样化,又由于钒基金属有机分子笼具有充足的负电荷,是离子型孔性液体的优选材料。至今以金属-有机分子笼与离子液体作为原料合成孔性液体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孔性液体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将VMOPs溶解在离子液体中得到孔性液体,既实现VMOPs本征孔液态化,又能获得孔道多样化、孔径可调控的孔性液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钒氧-有机分子笼基孔性液体,通过将钒氧簇基金属有机笼溶解在离子液体中得到孔性液体。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钒氧簇基金属有机笼为环状金属有机笼或多面体金属有机笼。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环状金属有机笼为溴取代环状钒氧簇基配位分子笼(hydoughnut-2)、甲氧基取代环状钒氧簇基配位分子笼(hydoughnut-3)、环状钒氧簇基配位分子笼(hydoughnut-1)及同系列氨取代环状钒氧簇基配位分子笼(hydoughnut-NH2)、羟基取代钒氧簇基配位分子笼(hydoughnut-OH)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