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垃圾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81390.9 | 申请日: | 2021-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8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丁远平;李志;潘若宸;王志强;欧翠夏;刘羽鲲;谷孝耕;费静晨;彭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桶装置,本发明利用机械结构、摄像头和电控,完成垃圾分拣分类存储,组件少,装配简单,易于维护,利用智能控制单元来调控联动,自动化程度高。外壳采用透明材质,方便用户清晰地观察到各分类垃圾桶中的情况。同时,本装置配有满载自动检测功能,可方便全年龄段人士使用。包括分拣机构、分类机构、四个桶体、摄像头和控制器;所述的分拣机构设置在分类机构的上方,分类机构设置在四个桶体上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垃圾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发展与环保意识加强,垃圾处理问题日益显著。如今城市垃圾分类装置层出不穷,但治标不治本,反而给混合垃圾分类带了很大困难。而本项目力求从垃圾本源(家)出发,就设置一种智能分类装置,方便快捷地适合普通家庭使用。这样会给垃圾点集中分类处理带来极大便利。
在智能分类方面,虽然国内外都有成功的可分类垃圾桶投放市场,但绝大部分是大型垃圾站实行的垃圾分类,且垃圾桶体型庞大。如今AI技术快速发展,并运用于各行各业,于是,本项目与时俱进,设计出一套小型家用智能垃圾桶。
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垃圾分类已是必然趋势。面对这一趋势,除了政府的引导和教育外,必然少不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然而很大一部分人会不分类别的投入到一个塞有垃圾袋的垃圾桶,最后收紧垃圾袋,扔到社区垃圾站点,导致社区垃圾站点根本没法再分类。
垃圾分类回收有三个环节:识别、分类和储存。家人把垃圾通过投放口投入垃圾桶,然后通过AI智能识别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送到相应垃圾桶,储存打包到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内。这样家人就可以把不同颜色垃圾袋投入到社区垃圾站点的指定类别垃圾桶里,极大提高了社区垃圾分类效率。过去我们先混后分,难度较大。比如厨余垃圾袋中混入玻璃、塑料等其他垃圾,这些垃圾一起运到垃圾处理厂后还需要用机器再分,这就大大提高了厨余垃圾堆肥的成本,出来的肥料质量也不够好,卖不出好价钱,回收后再利用的收益降低,无形中也就降低了这些垃圾回收的意义。而运输、处理这些垃圾是要政府财政补贴的,分类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也是一种浪费,垃圾处理的成本增加了,财政补贴也就要相应的增加。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财政补贴到家用垃圾桶,这样后面的分类成本就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智能垃圾桶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能自主识别并智能分类垃圾的简易结构装置,利用机械结构、摄像头和电控,完成垃圾分拣分类存储,组件少,装配简单,易于维护,利用智能控制单元来调控联动,自动化程度高。外壳采用透明材质,方便用户清晰地观察到各分类垃圾桶中的情况。同时,本装置配有满载自动检测功能,可方便全年龄段人士使用。
一种智能垃圾桶装置,包括分拣机构、分类机构、四个桶体、摄像头和控制器;所述的分拣机构设置在分类机构的上方,分类机构设置在四个桶体上方;
所述的分拣结构包括分拣仓、滑道、凸轮、隔板和减速电机;所述的分拣仓底面与水平面呈-1~-3°的夹角;所述的隔板水平设置在分拣结构的底部;所述的滑道底端与隔板转动连接,滑道能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转动幅度为滑道的另一端从贴紧凸轮上方至分拣仓底部;所述的凸轮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当凸轮转动时,使得滑道顶端接触分拣仓底部;所述的隔板上开有通孔;
所述的分类机构包括主动板、从动板、步进电机、法兰盘、推杆;所述的步进电机底部固定设置在隔板底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法兰盘转动;所述的主动板垂直固定在法兰盘上,所述的从动板为扇形结构,其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所述的主动板设置在从动板上方,主动板围起的投影形状大小与从动板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主动板的底部和从动板顶面接触并能相对滑动;所述的推杆固定在从动板的一侧夹角边上;
所述的摄像头设置在分拣机构内,摄像头的输出端接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步进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从动板扇形结构的夹角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β-环糊精包合物、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电子设备的受限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