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肌间刺鲫品系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8410.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匡友谊;郑先虎;佟广香;孙志鹏;曹顶臣;闫婷;徐欢;董乐;杨笑星;刘天奇;张潭;张婷婷;孙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89 | 分类号: | C12N15/89;C12N15/873;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肌间刺鲫 品系 培育 方法 | ||
1.一种无肌间刺鲫品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无肌间刺鲫品系培育:
针对bmp6基因在鲫基因组中的2个拷贝bmp6a和bmp6b分别设计敲除靶位点,然后通过2轮基因敲除和筛选,获得F2代bmp6a和bmp6b双基因突变纯合系,然后利用F2代bmp6a和bmp6b双基因突变纯合系进行扩繁形成无肌间刺鲫新品系;
其中,用bmp6a或bmp6b或bmp6a和bmp6b上对应的sgRNA与Cas9蛋白混合后显微注射鲫单细胞期胚胎,进行第一轮基因敲除,构建F0代群体,然后F0代群体养殖3~5个月进行PIT标记和DNA提取,再进行测序确定鲫个体体细胞突变的等位基因及突变率,选取体细胞突变系且体细胞突变率为95%以上的F0代个体作为亲本制备0代受精卵;
用bmp6a或bmp6b或bmp6a和bmp6b上对应的sgRNA与Cas9蛋白混合后显微注射0代受精卵,进行第二轮基因敲除,构建F1代群体,然后F1代群体养殖3~5个月进行PIT标记和DNA提取,再进行测序确定鲫个体体细胞突变的等位基因及突变率,选取体细胞bmp6a和bmp6b双基因突变系且体细胞突变率为95%以上的F1代作为亲本进行繁殖,构建F2代,再从F2代中选取bmp6a和bmp6b双基因突变纯合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肌间刺鲫品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bmp6基因的敲除靶位点如表1所示,
表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肌间刺鲫品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表1所示的sgRNA上游引物和序列为5’-GATCCGCACCGACTCGGTGCCACTTTTTCAAGTTGATAACGGACTAGCCTTATTTTAACTTGCTATTTCTAGCTCTAAAAC-3’的sgRNA下游引物,进行sgRNA体外合成;sgRNA体外扩增体系为:10μM sgRNA上游和下游引物各2.5μL、2×Dream Taq Master mix 25μL、无酶水补充至50μL;sgRNA体外扩增程序为95℃变性3min,之后30个循环设置为95℃30s、58℃30s、72℃30s,72℃延伸5min;扩增后,将PCR产物纯化回收,然后利用RNA体外转录试剂盒进行sgRNA体外转录,每个靶位点建立30μl反应体系:sgRNA PCR回收产物1μg、NTP Buffer Mix10μL、T7 RNA Polymerase Mix 2μL,用无酶水补足30μL;37℃转录4h,反应结束加入20μl无酶的水,混匀后加入2μl DNase I,在37℃消化15min,去除未反应的DN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肌间刺鲫品系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显微注射的方法是:体外合成的sgRNA和Cas9蛋白按3:1的摩尔浓度比混合后室温孵育10min,再加入25%的酚红,注射到鲫单细胞期的胚胎中;其中,每个外显子上的靶位点sgRNA等量混合后进行注射,每个sgRNA终浓度均不低于50ng/μL,每粒受精卵注射量1nL±0.02n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84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差异化多模融合的负荷加权集成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拼接式的生态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