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削液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效率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6982.1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慕雪;张帆;李旭东;周培好;王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A61L2/10;A61L2/26;A61L2/24;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途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3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削 循环 处理 设备 及其 效率 确定 方法 | ||
一种切削液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基座以及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设备进液口,过滤装置,电磁阀,自吸泵,除垢装置,消毒装置和设备出液口;消毒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消毒装置,第二消毒装置和第三消毒装置;第三消毒装置的消毒管进液口与除垢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消毒装置的消毒管出液口与设备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本发明的切削液循环处理设备,设备配备三根相同的紫外线消毒管,串联使用,提高设备的杀菌消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行业中机械加工节能环保领域中的切削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削液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效率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切削加工方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仍然很大。非传统的干切削、喷气冷却和液氮冷却等干式加工方法已经出现,但干加工方式目前也有其难以解决的缺点,因此离全面取代水基切削液的湿式加工还相对遥远,高性能绿色环保型水基金属切削液的开发仍具有重要意义。金属切削液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普遍使用,起到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等作用。
尽管研究处理金属加工液废液的方法有很多并逐渐成熟,但这些方法无一例外地造成金属切削液中大量有效成分的损失,研究一种对处理成本低、节能减排且对人类无害、对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大约在2014年开始兴起切削液净化设备,国内生产切削液净化设备厂家大约有十多家,国内其它厂家的设备一般都是去除浮油、过滤杂质功能,好一些的设备会有杀菌功能,但都是采用臭氧杀菌,臭氧因为容易泄露,泄露后对人身体产生害处。国内设备由于处理效果大多不是十分理想,处理后的检测指标种类和参数也是各自为战,并不统一,更无国家标准来指导,因此目前机加用户对这类设备接受认可程度还未普及,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国外的情况由于资料有限,具体情况不详,但根据引进的德国巴瓦瑞玛(BAWAREMA)公司和瑞曼蒂斯(RIMANDIS)公司的切削液除菌净化设备,从功能来看,也都是这些功能,只是设备小巧易于移动。
目前,国外已有严格法规限制某些切削液的使用,且废液处理费用极高,如德国每年废液处理约耗资10亿欧元。因此,在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均大力倡导采用干式切削工艺。目前采用干式切削加工铸铁材料已无问题,铝材的干式切削也受到了重视。而国内正处于水基切削液取代油基切削液占据绝对市场(约70%市场份额)的阶段,而水基切削液类中,也是逐渐由乳化切削液、合成切削液向半合成切削液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削液循环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效率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切削液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基座以及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设备进液口,过滤装置,电磁阀,自吸泵,除垢装置,消毒装置和设备出液口;
消毒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消毒装置,第二消毒装置和第三消毒装置;第三消毒装置的消毒管进液口与除垢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消毒装置的消毒管出液口与设备出液口通过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消毒装置,第二消毒装置和第三消毒装置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每个消毒装置结构相同,第一消毒装置包括金属长管,玻璃管,紫外线灯管,消毒管进液口和消毒管出液口;
紫外线灯管的外径小于玻璃管的内径,玻璃管的外径小于金属长管的内径;玻璃管套设于紫外线灯管的外部,金属长管套设于玻璃管外部,金属长管与玻璃管之间形成切削液通道,消毒管进液口和消毒管出液口分别与金属长管与玻璃管之间形成的切削液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包括箱体,箱体设置于基座上,过滤装置,电磁阀,自吸泵,除垢装置,消毒装置设置于箱体内部,设备进液口和设备出液口设置于箱体外部。
进一步的,设备出液口高于设备进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