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汤汁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5587.1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郑贤和;黄剑辉;杨振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万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F25D16/00;F25D17/02;F25D25/04;F25D25/00;F28C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蔡登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系统 及其 冷却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汤汁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冷却系统包括冷水机、冷却塔和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密封腔,冷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塔上设置有回流口、入水口、回水口和供水口,回流口与出水口连通,供水口和所述进水口连通,冷水机与所述冷却塔的内部连通;汤汁冷却时,首先将冷水注入冷水机的水箱内,热汤汁的冷却桶放入冷却密封腔内,启动水泵,冷却水从冷水机经冷却塔进入到冷却密封腔内,对的冷却桶内较热的汤汁进行吸热,热水进入到冷却塔形成一次冷却水,一次冷却水进入到冷水机内进行二次冷却,循环冷却,直至完成汤汁的冷却;最终达到低成本、高冷却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汤汁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在餐厅或酒店等系统领域当中,汤汁加工完成后一般需要立马端上餐桌进行饮用,一旦错过最佳饮用时期将失去汤汁原有口感。
为加速汤汁的冷却,缩短汤汁的冷却时间,现有的汤汁在生产完成后一般通过风冷式、水冷式或放入空调房当中进行冷却;一般的,在采用风冷式对汤汁进行冷却时,若汤汁的容量较大,风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在室内当中无法及时散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且在吹风时容易进入细菌,对汤汁的质量造成影响,若采用水冷将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且冷却效率较低,而空调房冷却则需消耗大量电能,且采用空调冷却热的汤汁难免会对空调造成一定的损坏。故,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方式对大容量的汤汁进行冷却,均存在一定量的缺陷。
为克服现有汤汁水冷式冷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汤汁降温设备,包括支架、升降板、制冷箱、降温管、电机、搅拌桶和固定桶,固定筒固定于支架的底部,降温管螺旋缠绕于固定筒桶表面,降温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制冷箱连接,升降板与支架滑动连接,搅拌桶位于固定筒的上方并与升降板螺纹连接,电机固定于升降板上,电机的驱动端固定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位于搅拌桶的内部。
工作时,待冷却的汤汁注入到搅拌桶当中,升降板下降带动搅拌桶进入到固定筒的内部,电机启动带动搅拌叶片对汤汁进行搅拌,制冷箱向降温管输入冷却水,冷却水在循环下汤汁热量带走,实现对汤汁的冷却。
虽然该汤汁降温设备在冷却汤汁时通过制冷箱和降温管的作用下使冷却水得到循环,使得水资源可以得到循环利用,但采用该设备冷却汤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制冷箱在制冷回流的冷却水时会消耗大量的电能,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费;其二,冷却水和汤汁之间存在间隔,导致汤汁的降温效率较低;其三,搅拌桶和升降板之间为螺纹连接,为汤汁的注入和搅拌桶和升降板之间的安装造成一定的困难;另外,当汤汁注满搅拌桶时升降板将承受较大的拉力,造成大量的电力损耗,导致汤汁的冷却成本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汤汁冷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实现汤汁低冷却成本、高冷却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汤汁冷却系统,包括冷水机、冷却塔和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密封腔,所述冷水箱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密封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塔位于所述冷却箱的一侧,所述冷却塔上设置有回流口、入水口、回水口和供水口,所述回流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供水口和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冷水机位于所述冷水塔的一侧并通过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塔用于对从所述出水口进入到所述冷却塔的内部的热水进行一次冷却形成一次冷却水,所述冷水机用于从入水口向所述冷却塔输入冷却水,并将对所述冷却塔的回水口进入到所述冷水机的一次冷却水进行二次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万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万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5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