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8048.5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兰兰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B60R19/18;B60R1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冰冰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挡板和设于前挡板两侧的主纵梁,所述主纵梁的下侧设有侧板,所述前挡板与两主纵梁及侧板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所述前保险杠结构还包括设于半包围结构内用于对前挡板的碰撞进行弹性缓冲的防撞缓冲机构。通过前挡板与两主纵梁及侧板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增加前保险杠的防护性能,使其侧面也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半包围结构内设置防撞缓冲机构,使得汽车前端正面碰撞时,前挡板向内形变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减小碰撞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
背景技术
保险杠是安装于汽车的前端和后端,用于缓解外界冲击力,对车身以及乘车人员进行防护的结构,保险杠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受到碰撞后产生的冲力,以及达到吸能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汽车前保险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
1、汽车前保险杠的前端正面没有设置相应的碰撞缓冲结构,没法形成弹性缓冲力,当碰撞时,损伤相对较严重。其次,现有的汽车前保险杠多数没有形成有效的多级防护作用,不利于车体前端的碰撞防护。
2、汽车前保险杠的侧面防撞能力不强,而且没有形变引导作用,当碰撞时,前保险杠侧面形变后易直接朝向内部形变,无法对车体侧面形成很好的碰撞防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目的是使前保险杠前端具有弹性缓冲防护作用。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包括前挡板和设于前挡板两侧的主纵梁,所述主纵梁的下侧设有侧板,所述前挡板与两主纵梁及侧板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所述前保险杠结构还包括设于半包围结构内用于对前挡板的碰撞进行弹性缓冲的防撞缓冲机构。
所述防撞缓冲机构包括横梁、第一防撞板和设于第一防撞板朝向前挡板一侧面通过挤压形成弹性形变的弹性伸缩缓冲机构,所述第一防撞板与横梁安装连接。
所述弹性伸缩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板、减震块和设于减震块内的弹簧,所述安装板朝向前挡板一侧面设有导向筒,所述弹簧背离减震块的一端穿入导向筒内与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设于第一防撞板朝向前挡板的一侧面,所述减震块设于前挡板朝向第一防撞板的内侧面。
所述减震块内设有U型槽,且U型槽的内径大于导向筒的外径,所述导向筒的两侧外壁设有导向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内壁通过分别通过滑块与导向筒的两侧壁连接。
所述弹性伸缩缓冲机构为多个。
所述半包围结构内还设有第二防撞板,所述第一防撞板设于第二防撞板与前挡板之间,所述第二防撞板与第一防撞板之间设有吸能盒。
所述半包围结构的前端底部设有向后延伸的延伸结构,所述延伸结构与侧板及前挡板形成刚性防护结构。
所述侧板设有用于引导延伸结构朝向侧板两侧形变的碰撞引导机构。
所述碰撞引导机构包括设于侧板外侧面的碰撞导向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前挡板与两主纵梁及侧板围合形成半包围结构,增加前保险杠的防护性能,使其侧面也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在半包围结构内设置防撞缓冲机构,使得汽车前端正面碰撞时,前挡板向内形变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作用,减小碰撞伤害。
2、本发明通过在形成的半包围结构前部底端设置延伸结构,提高前保险杠的强度,进而提高碰撞的防护能力。
3、本发明通过在侧板设置碰撞导向座,使得侧面碰撞的形变朝向侧板两侧方向形变,减小侧面碰撞向内形变的损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兰兰,未经黄兰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8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