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6164.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6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常云霄;李泽杭;涂泽璇;洪恢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动脉 状态 评估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待评估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光学相干断层图像;步骤S2,对于所述光学相干断层图像进行识别,确定纤维成分与脂质斑块;步骤S3,基于所述纤维成分以及所述脂质斑块的脂质负荷,评价所述冠状动脉斑块的状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待评估血管的断层影像,基于所获得的断层影像,识别其中的纤维成分与脂质斑块,基于所识别的纤维成分与脂质大小,综合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状态,能够实现定量化评估,且可重复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心源性死亡是目前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由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更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状态的早期检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长期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是当前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斑块稳定性状态的主要手段。其中,血管内超声(IVUS)和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虽能纵深评估斑块的大小,但成像机制本身仍限制了其实现对斑块各成分的明确区分及综合性评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CT)以其较高的分辨率在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方面有独特优势,但因其扫描深度有限,对整个斑块的完整成像仍有缺陷。另外,OCT成像技术虽能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的纤维帽厚度,但因为光学衰减的原因,其无法显示斑块内脂质成分的真实大小。目前,临床实践中,基于OCT成像技术只能以纤维帽厚度<65um且脂质角度≥180°来作为不稳定斑块的评估标准,而忽视脂质成分大小这一已被证实的重要的稳定性状态相关因素,导致上述评估标准并不够准确。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更加准确的评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病理学及临床研究证明,斑块的构成本身,即斑块纤维帽的厚度、脂质的大小等共同决定了斑块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发明。
有鉴于此,本提供一种综合考虑斑块的纤维帽以及脂质成分,更准确地评估斑块稳定性状态的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综合考虑斑块的纤维帽以及脂质成分,更准确地评估斑块稳定性状态的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装置。
从外,本发明还提供过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冠状动脉斑块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评估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光学相干断层图像;
步骤S2,对于所述光学相干断层图像进行识别,确定纤维成分与脂质斑块;
步骤S3,基于所述纤维成分以及所述脂质斑块的脂质负荷,评价所述冠状动脉斑块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分别计算所述纤维成分中覆盖在所述脂质斑块表面的纤维帽厚度以及所述脂质斑块的脂质负荷;
步骤S32,基于所述纤维帽厚度以及所述脂质负荷,确定所述冠状动脉斑块的状态。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2包括:
步骤S321,基于所述脂质负荷与所述纤维帽厚度,根据下述公式计算脂帽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博动医学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6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