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64868.7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魏晶;冯尤优;秦婧;成东;冯冰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34 | 分类号: | B01J23/34;B01J35/08;B01J35/10;B01J37/08;B01J37/10;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蛋黄 蛋壳 结构 氧化锰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在空气气氛下焙烧锰‑单宁酸‑甲醛聚合物球,获得了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该介孔氧化锰纳米酶的粒径分布均匀(70nm),具有高比表面积(127m2/g)、介孔结构(孔径为5.8nm)及蛋黄‑蛋壳结构。该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具有类氧化酶活性,可以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发生颜色反应,该材料以TMB为底物的米氏常数(Km)为97mmol/L。该材料还具有氧化性,可以用于比色检测还原型生物分子(如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酶材料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催化性能的人工合成纳米材料,主要包含碳材料、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的功能。虽然纳米酶材料的催化活性不如天然酶,但是其稳定性优于天然酶,不易受极端温度、极端pH和有机溶剂的影响。同时,纳米酶材料价格低廉,易于储存,克服了天然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生物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氧化锰是一种纳米酶材料,具有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介孔材料是一类孔径2-50nm的纳米多孔材料,其具有高比表面、大孔径、可调的骨架组成,在健康、能源、信息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蛋黄-蛋壳材料是空心纳米材料中的一类典型结构。具有蛋黄-蛋壳结构的纳米材料在提高吸附量、加快传质速率等方面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能力,在催化、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将介孔材料、蛋黄-蛋壳纳米空心结构和氧化锰纳米酶的优势结合起来,制备一种具有球形蛋黄-蛋壳空心结构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材料,有望进一步拓展新材料、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性质。
对于传统的纳米酶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纳米碳材料等来说,虽然材料具有一定的纳米酶催化性能,但是,受限于材料的形貌(如实心形貌,大尺寸形貌等),材料的催化性能较差,截止目前,具有蛋黄-蛋壳空心结构的介孔氧化锰材料的制备及纳米酶应用的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碱性乙醇/水溶液中,基于单宁酸和甲醛之间的共价交联,以及Mn2+和单宁酸之间的配位交联,制备出锰-单宁酸-甲醛聚合物球,再通过焙烧获得球形蛋黄-蛋壳结构介孔氧化锰纳米酶。
优选地,焙烧温度为300~450℃,焙烧时间为3h,升温速率为2℃/min。
优选地,所述锰-单宁酸-甲醛聚合物球的制备,包括:
在碱性乙醇/水溶液中,溶解普朗尼克F127,加入单宁酸和甲醛溶液,制得单宁酸低聚物;再加入含有Mn2+离子的水溶液,在100℃下水热处理12h,通过离心收集水热反应产物,烘干后,获得锰-单宁酸-甲醛聚合物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碱性乙醇/水溶液中水、乙醇和浓度为2.5%的氨水的体积比为34:8:3.4。
进一步优选地,单宁酸的浓度为0.025g/mL,普朗尼克F127与单宁酸溶液的用量比为(0.1~0.3)g:8mL;甲醛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7%,普朗尼克F127与甲醛溶液的用量比为(0.1~0.3)g:3.8mL;Mn2+离子水溶液的浓度为0.2~0.5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4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