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64407.X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文;兰朋飞;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市古冶玻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27/04 | 分类号: | C03B2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周会 |
| 地址: | 435100 湖北省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生产 钢化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属于玻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加热箱体、降温箱体和传送辊组,所述传送辊组穿过所述加热箱体和所述降温箱体;所述降温箱体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位于传送辊组上沿传送方向分布有若干上冷却机构,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位于所述传送辊组下侧沿传送方向分布有若干下冷却机构;所述上冷却机构包括上风箱,所述上风箱上设置有向所述传送辊组一侧供风的第一供风组件、和吸收所述传送辊组一侧风力的第一吸风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玻璃进行冷却降温过程中,在玻璃附近形成空气回流,提高玻璃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
背景技术
玻璃物理钢化炉按淬冷介质划分,可分为气体钢化法、液冷钢化法、微粒钢化法和喷雾钢化法。气体钢化主要应用于汽车、轮船、建筑、家私、家电等行业,可以钢化玻璃厚度在2.85mm以上的玻璃,缺点冷却速度慢、能耗高,薄玻璃还存在玻璃变形的问题,无法满足光学质量高的领域,风冷钢化优点成本低,产量大、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而液冷钢化法、微粒钢化法和喷雾钢化法均适用于玻璃厚度2.85mm以下的薄板玻璃淬冷,能耗低。
现有技术中通过气体钢化法对玻璃进行钢化时,通过采用供风系统进行降温冷却。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供风系统一般都是对玻璃的上下两侧面进行鼓风,回风一般是在箱体上设置回风装置,或者不设置回风装置,这样在进行制作钢化玻璃时,在鼓风过程中,在玻璃附近会形成局部的温度相对较高的风层,继而致使玻璃冷却速度相对较慢,为了解决冷却速度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会通过增大供风系统的输出功率,提高供风量的方式提高冷却速度,这样方式在制造钢化玻璃过程中供风系统能耗更大,供风系统的使用寿命更短,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在对玻璃进行冷却降温过程中,在玻璃附近形成空气回流,提高玻璃冷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生产的钢化炉,包括加热箱体、降温箱体和传送辊组,所述传送辊组穿过所述加热箱体和所述降温箱体;所述降温箱体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位于传送辊组上沿传送方向分布有若干上冷却机构,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位于所述传送辊组下侧沿传送方向分布有若干下冷却机构;所述上冷却机构包括上风箱,所述上风箱上设置有向所述传送辊组一侧供风的第一供风组件、和吸收所述传送辊组一侧风力的第一吸风组件。
优选的,所述上风箱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所述上风箱靠近所述传送辊组的一侧面开设有若干第一供风孔和第一回风孔,所述第一供风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回风孔连通所述第一回风通道;所述第一供风组件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风组件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风箱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供风孔上设置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的末端设置有扩散斗。
优选的,所述上风箱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远离传送辊组的一侧形成第二供风通道,所述传送辊组的一侧形成第二回风通道;在所述上风箱上设置有若干供风管,所述供风管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且与所述第二供风通道连通,另一端突起于所述上风箱;在所述上风箱上靠近所述第二回风通道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回风孔;所述第一供风组件与所述第二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吸风组件与所述第二回风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供风管外侧覆盖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传送辊组包括沿传送方向设置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传动辊,在支撑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传动辊旋转的传动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市古冶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大冶市古冶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4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