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隧道出入口适应光线变化和消除横风的设施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2434.3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世靖 |
主分类号: | E01F7/02 | 分类号: | E01F7/02;E01F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和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马丽彬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驻***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隧道 出入口 适应 光线 变化 消除 设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隧道出入口适应光线变化和消除横风的设施及方法,包括设置在隧道入口端前部和隧道出口端后部的遮光棚,所述遮光棚与隧道入口端和隧道出口端相接,所述遮光棚上设置透光渐变的毛玻璃或者其他特殊方法加工的透光材料,且设置在隧道入口端前部的遮光棚上的毛玻璃遮光度沿汽车行驶方向依次增加,设置在隧道出口端后部的遮光棚上的毛玻璃遮光度沿汽车行驶方向依次减小。本发明通过改善隧道入口前和出口前人体对光照条件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消除“致盲”现象和减缓视觉疲劳,避免车辆在接近隧道减速后,在隧道的入口、出口处进行的二次盲目减速,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可抵抗入口、出口附近的横风,降低风噪,降低危险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隧道出入口适应光线变化和消除横风的设施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不断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地提高。此时,大量的汽车涌向公路。而在公路和铁路等交通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隧道,其行车安全问题却时刻警示着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然而,目前一直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大部分隧道段的事故都发生在入口段和出口段。因为隧道内部的光照系统不管怎样调整都很难与天气、季节、当天各时段的光照条件相适应。因此,只有采取提高隧道内部的照明强度和增加照明灯具的办法,来解决隧道进、出口光线突然变化给驾驶人员带来的生理上的不适感。由于隧道内行车,驾驶员身边被众多的灯光包围,距离边缘又很近,因此会有很强的压迫感。而此时,提高照明强度无疑又加深了这种感觉。另一方面,提高照明强度势必会增加电力资源的消耗及浪费。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照明维护问题。所以,为了让驾驶员适应光线的明暗变化,而增设照明的办法其成本太大。为此,应该让驾驶员在进、出入隧道前就自然的完成对光线变化的自适应过程。
如果白天外部光线较强,即使提前开启远光灯进入隧道也无济于事。车灯的光照强度还不足以照亮隧道内部黑暗的环境,且进入隧道尽量不能随意开启远光灯。按照要求,在接近隧道的时候车辆会根据减速、限速标志进行一次减速。由于进入隧道后视线不理想,驾驶员为了安全行车,会根据实际情况在进入隧道后和出隧道前再次减速。那么,这种第二次的减速行为,会因为各个车辆之间难以同步导致本来相对安全的行车距离发生变化,此时大家会发现进入隧道后行车距离明显更近了。
当车辆行进至隧道附近的时候,都会有限速、减速标志。车辆按照要求进行减速,可是当真正接近隧道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再次突然减速。二次减速的原因是外部光线较强,进入隧道后突然变暗遭遇“暗适应”瞬间致盲,驾驶员眼前一片漆黑,短时间内无法看清楚隧道内部的情况,如同我们白天从外面突然走进室内,眼前一片漆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进入隧道时这种短暂的致盲时间可能会达到3~5秒,相当于驾驶车辆盲开了近百米。车辆行驶在隧道地段,当前方有障碍和缓慢行驶的车辆时,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车距,甚至是视线条件太差根本就看不见。比如,进入隧道的时候,有驾驶员突然减速,可是后面跟随的车辆却是正常行驶进入隧道。那么,这种速度差极易发生追尾事故。出口处也是如此。这会让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从而引发连环追尾事故。
隧道出口附近,当离开隧道的时候,向隧道口望去仿佛有一束手电筒的灯光照射着驾驶员的眼睛,也即是“明适应”和“白洞效应”。很难看清楚前方的路况,更无法准确判断车距和观察到隧道外部的路况。有些隧道依托山势而建,出口以后会立即遇到弯道,这个时候驾驶员根本看不见前方道路,如果减速会使整个隧道内的车流行驶速度变得缓慢,甚至造成后方车辆来不及减速而追尾。出口处盲目地减速还会因为隧道外部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导致车辆侧滑、侧翻事故的发生。如果不减速就会出现“盲开”追尾前车,或者出隧道后遇弯道及其他障碍无法及时躲避而发生碰撞。因此,在隧道出口处消除“白洞效应”的影响,提高驾驶员的视线条件尤为重要。
以上危险情况,以白天行车时最为明显。例如,有人工补光的隧道,白天由远处向隧道内看,什么也看不见,晚上却能看得清,这说明白天内外光线强弱差异大,晚上则不明显。夜晚进、出隧道遭遇的光线变化,则与白天相反。因为,夜晚进入有灯光的隧道会觉得强光刺眼,而离开隧道后,又将进入一片漆黑的夜晚产生不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世靖,未经黄世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2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