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1725.0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杰;李建平;朱庆凯;王伟涛;刘光磊;武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60 | 分类号: | B28B21/60;B28B21/14;B28B21/90;B28B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向 制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涉及管桩生产技术领域,基于竖向管桩模具振动平台、竖向混凝土骨料泵送系统、竖向管桩张拉平台、竖向管桩蒸养平台进行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具体管桩制作步骤如下:步骤1:钢筋笼的绑扎、入模、吊送;步骤2:管桩竖向张拉;步骤3:混凝土竖向灌注、激振;步骤4:管桩竖向蒸压养护;步骤5:管桩脱模、制作完成。本发明通过竖向施工,节省了场地的使用量,并且无离心过程,不会产生噪音,对模具损伤较小,解决了原来实心管桩制作困难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的预应力管桩生产工艺已沿用多年,涉及的工艺:混凝土搅拌—将钢筋滚焊成看笼—布料—合模张拉—离心成型—养护—拆模—养护—检验—入库,作为预应力管桩生产布置工艺,其突出缺点是:工艺粗放、用工低级、安全隐患多。
在离心成型工序,在离心时常由于离心模速不够高,造成混凝土管壁成型不密实,造成离心内壁流踏,同时由于混凝土管桩的长度不一,当遇到混凝土管桩长度过长,超过6米,在离心时,离心的跳动易造成管模变形,因此离心成型要求严苛,超长型的混凝土管,离心成型的合格率难于控制。此外,离心机在离心时产生的噪音大,无减震或隔离措施,对整体的生产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蒸养池区域是车间的产热区,蒸养池外表的辐射热、出池管桩的余热、蒸养池开盖时的发散热,形成拆模区的高温环境,给该区域的操作工人造成伤害和精神情绪,也是该区域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考虑到现在的管桩制作工艺,管桩均为卧式施工,不能生产实心管桩,而对于抗剪要求较大的区域空心管桩不能满足要求,并且卧式施工占用场地较大,批量生产效率较低,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竖向施工,节省了场地的使用量,并且无离心过程,不会产生噪音,对模具损伤较小,解决了原来实心管桩制作困难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竖向管桩模具振动平台、竖向混凝土骨料泵送系统、竖向管桩张拉平台、竖向管桩蒸养平台进行竖向制作管桩的方法,所述竖向管桩模具振动平台包括底部垂直激振系统、侧部水平激振系统、刚性支撑系统,所述竖向混凝土骨料泵送系统包括滑动式支撑桁架、卷扬吊送系统、刚性泵送管道、混凝土泵,所述竖向管桩张拉平台包括底部固定器、侧部支撑器、顶部张拉系统,所述竖向管桩蒸养平台是指多孔式竖向管桩蒸养箱体,包括竖向养护孔位、模具竖向保持系统、蒸养系统,具体管桩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1:钢筋笼的绑扎、入模、吊送
对管桩钢筋笼进行绑扎,将钢筋笼吊入一端预留有泵送孔的预制模中,将钢筋笼两端与端承板进行机械连接,将预制模封装后做好垂直吊送准备;
步骤2:管桩竖向张拉
解除侧部支撑器,将封装好的预制模垂直地吊送至竖向管桩张拉平台中,确保泵送孔的一端向上,预制模另一端精确对准底部固定器,开启侧部支撑器,开启底部固定器对管桩底部端承板进行机械固定,然后移动顶部张拉系统,使其精确对准管桩顶部端承板并对顶部端承板进行机械固定;然后对管桩进行张拉,直至张拉至设定张拉力与张拉长度后,锁定并结束张拉;
步骤3:混凝土竖向灌注、激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1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