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预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115.1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3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金大程;刘朋举;郭钰耀;成孝刚;李安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6V20/59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胜佰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6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技术 疲劳 驾驶 监测 提醒 预警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疲劳值实时监测系统、疲劳值自动提醒系统和疲劳值信息预警系统,
其中所述疲劳值实时监测系统用于识别驾驶人员的疲劳特征姿态,并根据疲劳特征姿态出现的频次和行车时间得到疲劳值等级;
所述疲劳值自动提醒系统用于接收所述疲劳值等级,获得车辆实时位置信息,根据疲劳值等级对驾驶人员做出对应等级的提醒;
所述疲劳值信息预警系统用于接收疲劳值实时监测系统发出的疲劳值等级信息和疲劳值自动提醒系统发出的车辆实时位置信息,根据每10公里高速路段不同等级疲劳值对应的车辆数量得出疲劳安全指数,根据疲劳安全指数得到疲劳路况云图并共享至所有交通管理部门和所有高速公路上驾驶人员进行预警;
所述疲劳值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录像装置、行车计时装置和分析处理模块;
所述录像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并记录驾驶人员的动作状态,并将记录驾驶人员的动作状态的视频图像信息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
所述行车计时装置用于记录行车时间,并将行车时间发送至分析处理模块;
所述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视频图像信息和行车时间,将记录的驾驶人员动作状态的视频图像信息生成数字信息,识别驾驶人员的疲劳特征姿态,结合行车时间,得到驾驶人员的疲劳值等级;
所述分析处理模块基于骨骼节点识别技术识别出人员的疲劳特征姿态;
所述疲劳特征姿态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疲劳特征姿态包括伸懒腰、打哈欠;二级疲劳特征姿态包括频繁眨眼、揉眼睛;三级疲劳特征姿态包括闭眼和频繁点头;
疲劳值等级包括正常状态、轻度疲劳、中度疲劳和重度疲劳四个等级,其中
正常状态为:
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等于3小时且未监测到驾驶人员疲劳特征姿态;
轻度疲劳为:
(1)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3小时小于3.5小时,未监测到驾驶人员疲劳特征姿态;
(2)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3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
(3)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2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中度疲劳为:
(1)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3.5小时小于4小时,未监测到驾驶人员疲劳特征姿态;
(2)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3小时小于4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
(3)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2小时小于3.5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4)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3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
(5)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2.5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6)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2.5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
(7)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小于2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重度疲劳为:
(1)任何情况下行车时长大于等于4小时;
(2)自车辆启动后任何行车时长内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或高于一次三级疲劳特征姿态;
(3)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3.5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4)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3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
(5)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2.5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6)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2.5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一级疲劳特征姿态;
(7)车辆启动后行车时间大于2小时,且监测到驾驶人员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后10分钟内又出现一次二级疲劳特征姿态;
疲劳安全指数也分为四个等级,即A(安全路段)、B(低风险路段)、C(中风险路段)、D(高风险路段);
疲劳安全指数为A表示此10公里的高速路段上无疲劳驾驶的车辆,路段安全性高,此路段为安全路段;
疲劳安全指数为B表示此10公里的高速路段上存在0至5辆疲劳值为1级的车辆,说明此路段安全性较高,此路段为低风险路段;
疲劳安全指数为C表示此10公里的高速路段上存在5至10辆疲劳值为1级的车辆;或存在0至5辆疲劳值为2级的车辆;或同时存在5至10辆疲劳值为1级的车辆和0至5辆疲劳值为2级的车辆,说明路段安全性较低,此路段为中风险路段;
疲劳安全指数为D表示此10公里的高速路段上存在大于10辆疲劳值为1级的车辆;或存在5至10辆疲劳值为2级的车辆;或存在大于等于1辆疲劳值为3的车辆,说明路段安全性很低,此路段为高风险路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1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