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型CMOS-忆阻全加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022.9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弥;王旭亮;陈俊杰;韩琪;罗文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 | 分类号: | H03K19/017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cmos 全加器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型CMOS‑忆阻全加器电路,包括第一阈值型忆阻器M1、第二阈值型忆阻器M2、第三阈值型忆阻器M3,第一NMOS晶体管NM1、第二NMOS晶体管NM2、第三NMOS晶体管NM3、第四NMOS晶体管NM4、第五NMOS晶体管NM5、第六NMOS晶体管NM6、第七NMOS晶体管NM7、第八NMOS晶体管NM8,第一PMOS晶体管PM1、第二PMOS晶体管PM2、第三PMOS晶体管PM3、第四PMOS晶体管PM4、第五PMOS晶体管PM5。该电路通过调节忆阻器阻态、CMOS管的导通和截止来实现全加运算的功能,电路结构简单,对忆阻数字逻辑电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新结构的混合型CMOS-忆阻全加器电路。
背景技术
忆阻器是表示磁通和电荷关系的二端口电路器件,具有非易失、纳米尺寸和CMOS兼容等特性。其中阈值型忆阻器模型,具有高、低两个阻值状态、可控的初始阻态和确定的阈值电压,具有明显的开关特性,与数字电路中的逻辑高和和逻辑低相对应,非常适合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
因此,本发明基于阈值型忆阻器,提出一种新结构混合型CMOS-忆阻全加器电路。传统全加器电路大部分利用较多基础门电路搭建,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在实现全加运算功能时需要大量电路元件。则改进传统全加器电路,构造简化电路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更加简洁结构的忆阻全加器电路。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技术和研究成本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新结构的混合型CMOS-忆阻全加器电路,该电路通过控制忆阻器阻态的高低、CMOS晶体管的开关状态,来实现全加运算的功能,为忆阻器数字电路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和设计思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型CMOS-忆阻全加器电路,包括三个阈值型忆阻器,八个NMOS晶体管,五个PMOS晶体管。其中第一阈值型忆阻器M1的负端连接第二NMOS晶体管NM2的源极;第一阈值型忆阻器M1的正端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NM3的栅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PM2的栅极的连接点;第二阈值型忆阻器M2的负端连接第五NMOS晶体管NM5的源极;第二阈值型忆阻器M2的正端连接第六NMOS晶体管NM6的栅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PM4的栅极的连接点;第三阈值型忆阻器M3的负端连接第八NMOS晶体管NM8的源极;第三阈值型忆阻器M3的正端连接信号输入端B;
第一NMOS晶体管NM1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A,NM1的源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NM3的漏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PM2的漏极的连接点;第二NMOS晶体管NM2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A,NM2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NM1的漏极和第一PMOS晶体管PM1的漏极的连接点,NM2的源极连接电路中间信号端Q1;第三NMOS晶体管NM3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B,NM3的源极连接地端;第四NMOS晶体管NM4的栅极连接电路中间信号端Q1,NM4的源极连接第六NMOS晶体管NM6的漏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PM4的漏极的连接点;第五NMOS晶体管NM5的栅极连接电路中间信号端Q1,NM5的漏极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NM4的漏极和第三PMOS晶体管PM3的漏极的连接点,NM5的源极连接和输出端S;第六NMOS晶体管NM6的栅极连接信号输入端C,NM6的源极连接地端;第七NMOS晶体管NM7的栅极连接电路中间信号端Q1,NM7的源极连接信号输入端C;第八NMOS晶体管NM8的栅极连接电路中间信号端Q1,NM8的漏极连接第七NMOS晶体管NM7的漏极和第五PMOS晶体管PM5的漏极的连接点,NM8的源极连接进位输出端C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无线充线圈用阻燃保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