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5968.3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15;G06F30/23;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总成 悬置 系统 刚体 支架 弹性体 联合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作为整体建立联合模型,再根据整体的联合模型进行约束模态计算,最后根据获得的结果对整体模态进行评价。本发明通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相联合进行模态分析,有效提高系统仿真度,更加省时高效,对系统后续NVH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起到连接车身车架与动力总成、支承动力总成、限制动力总成运动、阻隔衰减动力总成振动的作用。其中,为了实现阻隔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功能,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分析及支架弹性体模态分析。
所谓的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
现有技术中,在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分析时,一般是分别做将动力总成刚体的模态分析和支架弹性体的模态分析。但是在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整体实现阻隔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功能,现有的将动力总成刚体与支架弹性体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将造成与整车仿真程度的欠缺,且分别进行模态分析的过程低效费时,不利于开展系统后续NVH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通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相联合进行模态分析,有效提高系统仿真度,更加省时高效。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所述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作为整体建立联合模型,根据整体的联合模型进行约束模态计算,根据获得的结果对整体模态进行评价。
进一步地,所述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收集动力总成的模态分析参数;
步骤S2: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的联合模型;
步骤S3:采用联合模型进行整体的约束模态计算;
步骤S4:评价整体的约束模态计算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模态分析参数的收集过程包括:
(1)测量不含悬置支架的动力总成的质量、质心以及转动惯量;
(2)细化悬置支架的3D数据;
(3)设计悬置橡胶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1:搭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的联合模型,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一弹性约束、第一刚性约束、第二悬置支架、第二弹性约束、第二刚性约束、第三悬置支架、第三弹性约束、第三刚性约束、动力总成质量特性、动力总成质心、第一悬置弹性中心、第二悬置弹性中心、第三悬置弹性中心、第一固定约束、第二固定约束以及第三固定约束;
步骤S22:对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和第三悬置支架进行网格划分;
步骤S23:将第一刚性约束、第二刚性约束和第三刚性约束均分别连接悬置支架上动力总成侧安装点与动力总成质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