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5968.3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1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15;G06F30/23;G06F111/04;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总成 悬置 系统 刚体 支架 弹性体 联合 分析 方法 | ||
1.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作为整体建立联合模型,根据整体的联合模型进行约束模态计算,根据获得的结果对整体模态进行评价,
所述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收集动力总成的模态分析参数;
步骤S2: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的联合模型;
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1:搭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的联合模型,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一弹性约束、第一刚性约束、第二悬置支架、第二弹性约束、第二刚性约束、第三悬置支架、第三弹性约束、第三刚性约束、动力总成质量特性、动力总成质心、第一悬置弹性中心、第二悬置弹性中心、第三悬置弹性中心、第一固定约束、第二固定约束以及第三固定约束;
步骤S22:对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和第三悬置支架进行网格划分;
步骤S23:将第一刚性约束、第二刚性约束和第三刚性约束均分别连接悬置支架上动力总成侧安装点与动力总成质心;
步骤S24:将第一弹性约束连接至第一悬置支架上悬置侧安装点与第一悬置弹性中心,将第二弹性约束连接至第二悬置支架上悬置侧安装点与第二悬置弹性中心,将第三弹性约束连接至第三悬置支架上悬置侧安装点与第三悬置弹性中心,且预先设定各连接结构之间仅有平动刚度;
步骤S25:将包括不含悬置支架的动力总成的质量、质心以及转动惯量在内的动力总成特性输入至所搭建的联合模型;
步骤S26:通过第一固定约束将第一悬置弹性中心绝对固定,通过第二固定约束将第二悬置弹性中心绝对固定,通过第三固定约束将第三悬置弹性中心绝对固定;
步骤S3:采用联合模型进行整体的约束模态计算;
步骤S4:评价整体的约束模态计算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模态分析参数的收集过程包括:
(1)测量不含悬置支架的动力总成的质量、质心以及转动惯量;
(2)细化悬置支架的3D数据;
(3)设计悬置橡胶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置支架为减速器前悬置支架;
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为电机前悬置支架;
所述第三悬置支架为减速器后悬置支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2中,对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和第三悬置支架进行网格划分采用CATIA分析与模拟模块实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及支架弹性体联合模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中评价整体的约束模态计算结果具体过程为:
根据步骤S3中计算获得的结果,将固有模态频率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排位第一至第六的固有模态频率为动力总成刚体模态,第七至最后的固有模态频率为各悬置支架弹性体模态,根据悬置系统刚体模态及悬置支架弹性体模态的要求,对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和各悬置支架的弹性体模态进行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9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