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I机器人的自动更换智能设备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454488.5 | 申请日: | 202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6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谈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睿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2;B25J9/08;B25J9/16;H02J50/00;H02J50/9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钟慧增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i 机器人 自动 更换 智能 设备 系统 方法 | ||
一种基于AI机器人的自动更换智能设备的系统及方法,包括AI机器人、智能设备、设备基站和系统服务器,AI机器人包括负载背板、行走模块、第一充电端子、传感器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智能设备包括第一卡孔、第二卡孔、滑条和第二充电端子,第一卡孔、第二卡孔分别用于与AI机器人和设备基站之间的锁紧,设备基站包括设备支架、滑轨、限位固定件、第一充电头、第二充电头和第三通信模块,滑轨与滑条的配合使智能设备可进出设备基站。本发明可实现AI机器人根据任务指令的不同自动更换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使同一台机器人可执行不同的任务,极大程度深化了各种AI生活场景的应用,优化AI机器人在无人干预下的整体工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更换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机器人的自动更换智能设备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AI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和风险。我国人工智能在很多专业领域更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从AI深度学习算法、跨系统协同延伸至机械硬件配套,都有着飞速的发展,而国家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政策扶持,在大幅提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AI机器人(实体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正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将AI机器人的能力往极致化、拟人化的方向提升;二是将低端的AI机器人进行商品化。但目前市场上低端AI机器人的通病就是功能单一、学习能力有限而兼容度较低。上述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均有共同的缺陷,AI机器人执行的任务功能往往比较单一,一种机器人对应一种功能,如专门用于消毒的机器人、专门用于探测的机器人等,无法按实际应用环境的需要通过更换机器人上搭载的设备功能模块来满足多变的任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AI机器人个体或AI机器人群体按任务指令自动更换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的系统及方法,可适应系统内任务的变化,根据系统分派的任务需求,通过自动更换相应的智能设备来使机器人多功能化,实现使用场景内无人干预的智能运作状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AI机器人的自动更换智能设备的系统,包括AI机器人、智能设备、设备基站和系统服务器,系统内可有多台AI机器人、多台智能设备和多个设备基站。设备基站可对接任一类型的智能设备,可为任一类型的智能设备和AI机器人充电;AI机器人可任意对接所有的智能设备和设备基站,当AI机器人与智能设备结合时,可根据智能设备的类型执行相应的任务,也可当智能设备欠电时将智能设备搬运至设备基站进行充电。
所述AI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及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的负载背板、行走模块、第一充电端子、传感器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负载背板用于负载所述智能设备,负载背板在机器人本体上的高度与智能设备在设备基站上的高度相适配,方便AI机器人在设备基站上安装或拆卸智能设备,负载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智能设备相匹配的自动卡扣,用于实现智能设备在负载背板上的固定,从而使AI机器人负载智能设备执行相应任务;所述行走模块用于AI机器人的行走,包括负载智能设备执行相应任务,以及通过机器人的行走将固定负载在背板上的智能设备推入所述设备基站中或从设备基站上卸下智能设备;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AI机器人行走中的障碍物探测,以及更换智能设备时的定位,传感器模块可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AI机器人与所述设备基站、智能设备和系统服务器通信。AI机器人上的处理器用于控制AI机器人的行走、数据处理和运算。AI机器人上还可设置有触控屏,方便于查看设备状态、参数设置和任务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睿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睿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