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带钢局部凸起提升工作辊轧制公里数的窜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8985.4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3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冶;张明;邵健;何安瑞;陈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带钢 局部 凸起 提升 工作 轧制 公里数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带钢局部凸起提升工作辊轧制公里数的窜辊控制方法,属于轧钢工作辊窜辊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首个窜辊周期内上下工作辊从窜辊零位开始,各个机架初始窜辊方向交叉相反,给定各机架初始窜辊步长和步长改变量,各机架在达到最大窜辊行程位置时改变窜辊方向和和窜辊步长,当各机架窜辊位置再次接近窜辊零位且在区间(‑x,x)之间时,跳过该范围区间继续窜动,以此反复。本发明的窜辊控制策略兼顾工作辊的均匀磨损,同时避开了窜辊零位附近各机架工作辊的磨损叠加,从而有效缓解了带钢截面局部凸起和边部碎浪问题,提升了一个换辊周期内的轧制公里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工作辊窜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改善带钢局部凸起提升工作辊轧制公里数的窜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凸度工作辊(如二次抛物线曲线、正弦曲线等)作为热轧生产中常见的、广泛使用的工作辊辊形,具有易磨削,板形控制稳定等特点。在热轧生产过程中,每轧一块钢,带钢与工作辊之间会形成一个磨损凹槽,带钢两端与轧辊接触处凹槽的最大,随着轧制数量的增加,凹槽会逐渐加深,在后续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凹槽部位会在带钢上形成“猫耳朵”、边部碎浪等缺陷,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减少一个换辊周期内的轧制公里数。
常规凸度工作辊窜辊控制方法主要包含等行程窜辊和变行程窜辊。等行程窜辊是指在整个轧制周期内,窜辊极限行程、窜辊步长和窜辊频率均保持不变的窜辊策略,在达到窜辊极限位置时改变窜辊方向,如此反复;变行程窜辊是指,窜辊极限行程、步长和频率等发生变化的窜辊策略,该类方法包含变行程等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和变行程变步长窜辊控制方法。变行程窜辊控制方法相较于等行程窜辊控制方法,轧辊的磨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目前仍有以下缺点:
1、所有窜辊方式在窜辊零位附近轧制数量较多,且各机架相同位置存在磨损叠加,导致出口带钢猫耳高度增加;
2、目前的窜辊控制方法中,窜辊步长只向减小方向变化,导致轧制末期窜辊量小,不利于均匀磨损,必将导致猫耳高度增加及轧制公里数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带钢局部凸起提升工作辊轧制公里数的窜辊控制方法。
该方法在首个窜辊周期内上下工作辊从窜辊零位开始,各个机架初始窜辊方向交叉相反,根据给定的各机架初始窜辊步长L0、初始窜辊方向d0和步长改变量l,得到下一块带钢的窜辊量,各机架在达到极限窜辊行程位置Smax或-Smax时,改变窜辊方向和窜辊步长,得到新的窜辊方向dT和窜辊步长LT,当各机架窜辊位置再次到达窜辊零位且在区间(-x,x)之间时,跳过该范围区间继续窜动,以此反复。
其中,各机架上下工作辊达到极限窜辊行程位置Smax或-Smax时,窜辊步长LT改变一个步长改变量l,且每达到一次窜辊极限行程位置,步长改变量相等,当步长值达到最大步长Lmax时,则窜辊步长LT减小一个步长改变量l,且每达到一次,步长减小量相等,当步长值达到最小步长Lmin时,窜辊步长LT增加一个步长改变量l,以此反复,上下工作辊由-Smax窜动到Smax位置为一个窜辊周期,即单个周期内窜辊位置变化以等差数列形式实现。
窜辊量计算函数如下:
Si=Si-1+dT·LT
式中:
i为轧制带钢的块数,单位为1;
Si为当前块工作辊窜辊量,单位为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