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线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6488.0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韦积河;谢东;卢子元;湛文武;郭在兵;陈灿;王良全;黄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66C1/14;B66C1/6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睿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涵道 航空发动机 脉动 装配线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线的优化方法,包括优化装配工艺流水、确定脉动节拍、确定脉动工位、确定工位间产品流转方式、配置工位资源、优化工艺布局和试点运行。本发明打破了原有的多人集体作业的“大锅饭”模式,各工位的工人数量大幅减少,实现了各工位的精细化管理和作业,杜绝了“窝工”现象,提升了人工利用率;简化了各工位的工序内容,工序分工更加明确,质量责任主体清晰,降低了对工人技能水平的要求,随着时间推移工人操作熟练度会大幅提升,提升了装配的一致性;实现了发动机装配由“离散模式”向“生产线模式”的改革,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线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装配是发动机修理及制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况特性。目前,国内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装配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以密集劳动为特征,围绕固定站位基于刚性型架进行手工装配,这种作业模式存在以下缺点:1、需多人进行集体作业,作业效率低,存在“窝工”现象;2、工序内容多,容易导致质量责任主体不清晰,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且装配的一致性较差;3、工艺布局在设计和管理上较为凌乱,无法形成“连续流”的生产作业方式。传统装配作业模式的上述缺点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影响航空装备供应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线的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脉动装配线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优化装配工艺流水
为独立于发动机总装配工序以外的并行装配工序设置单独的工位,总装配流水只保留串行装配工序,并行装配工序安排交付时间配合串行装配工序;
步骤二、确定脉动节拍
根据优化后的装配工艺流水来测定每个工序的单人标准作业时间,结合工序单人标准作业时间、人力资源情况和发动机计划的装配周期来确定单个工位的脉动装配节拍;
步骤三、确定脉动工位
根据发动机装配周期和脉动装配节拍的比值来确定脉动工位数量;
步骤四、确定工位间产品流转方式
根据整个装配过程中产品承力点的变化情况来选用流转方式,若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产品的承力点不发生变化,则采用AGV进行发动机在工位之间的流转;若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产品的承力点发生变化,则采用行车吊装的方式通过吊具进行发动机在工位之间的流转;
步骤五、配置工位资源
根据脉动节拍和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来确定各工位所需配置的人员数量,根据工序需要配置各工位的工装、设备、技术文件、辅助器材、量具和待装产品;
步骤六、优化工艺布局
脉动装配线采用“一字型”工艺布局进行连续流装配作业模式,定制各工位作业位置、划分工作区域;
步骤七、试点运行。
进一步的是:步骤一中,将发动机脉动装配线工序中的同轴度测量、低压单元体装配、燃烧室单元体装配、高压静子机匣装配、低压涡轮单元体装配作为并行装配工序,并行装配工序独立于串行装配工序前执行。
进一步的是:步骤二中,脉动节拍为2.5小时。
进一步的是:步骤三中,脉动工位的数量为6个,并配备5个并行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6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