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37117.6 | 申请日: | 202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6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锐;柯尊斌;王卿伟;郭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67 | 分类号: | G01R1/067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 地址: | 2112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inp 磷化 晶片 性能 测试 高斯计 探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包括探头本体、测试样片和数据线;探头本体一端为样品端、另一端为出线端,探头本体的样品端设有方形凹槽;数据线一端分支为四根控制线、分别位于方形凹槽内的四角处,数据线的另一端从探头本体的出线端穿出;测试样片位于方形凹槽内;四根控制线的端部分别连接有铂铑丝、作为导体连接线端,导体连接线端与测试样片焊接。本申请可获得晶棒准确的电性能参数,为晶片分级、客户分类及技术调整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有效防止了因电性能参数问题而导致的客户退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不同的用途,会导致对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的不同要求,如用于5G通信、芯片、光纤传输、无线WiFi、微波遥控或航空航天等的电性能要求各不同。在本专利申请之前,InP磷化铟衬底在电性能测试时,采用锗工艺4针探头仅检测电阻值,通过4针探头测试晶棒表面位置得出数值,手段比较单一,且晶棒与晶片测量误差较大,同时电阻值并不能完全体现InP磷化铟衬底的电性能,不能准确的得知晶体的电性能情况,不能保障晶片的电性能符合客户要求。
迁移率是衡量半导体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决定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影响器件的工作速度。迁移率μ的相关概念在半导体材料中,由某种原因产生的载流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外加电压时,导体内部的载流子受到电场力作用,做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即漂移电流,定向运动的速度成为漂移速度,方向由载流子类型决定。在电场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v与电场强度E成正比,具体公式为:v=μE,式中,μ为载流子的漂移迁移率,简称迁移率,表示单位电场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单位是m2/Vs或cm2/Vs。迁移率是反映半导体中载流子导电能力的重要参数,同样的掺杂浓度,载流子的迁移率越大,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率越高。迁移率的大小不仅关系着导电能力的强弱,而且还直接决定着载流子运动的快慢,它对半导体器件的工作速度有直接的影响。已有很多文章对载流子迁移率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但对其测量方法却少有提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通过本申请,可准确获得InP磷化铟单晶片的电子迁移率、载流子浓度和电阻率参数等电性能数据,为晶片分级、客户分类及技术调整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通过准确的测试信息可防止因电性能而导致的客户退货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包括探头本体、测试样片和数据线;探头本体一端为样品端、另一端为出线端,探头本体的样品端设有方形凹槽;数据线一端分支为四根控制线、分别位于方形凹槽内的四角处,数据线的另一端从探头本体的出线端穿出;测试样片位于方形凹槽内;四根控制线的端部分别连接有铂铑丝、作为导体连接线端,导体连接线端与测试样片焊接。
使用时,上述数据线的另一端从探头本体的出线端穿出,连接数值性万用表(Model2000Digital Multimeter)。
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铂铑丝的直径为0.08~0.12mm;每根铂铑丝的长度为4~6mm。
为了便于测试,测试样片为边长为5~15mm的方形片。
一种具有磁场旋转调节功能的电性能测试装置,与上述用于InP磷化铟单晶片电性能测试的高斯计探头配套使用,包括第一铜线圈、第二铜线圈、连接轴、禁锢旋转盖和位置调节环;
第一铜线圈和第二铜线圈的两端均分别设有内挡环和外挡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7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