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多层防弹防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3958.X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7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源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B32B27/02;B32B27/12;B32B27/32;B32B27/04;B32B33/00;D03D15/283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吴衍正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多层 防弹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多层防弹防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是利用片材叠加缝合而得,其中,片材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先将粘均分子量200~300万的聚乙烯制成聚乙烯纤维;再将聚乙烯纤维投入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混合液中,浸渍,烘干,得到预处理聚乙烯纤维;然后将预处理聚乙烯纤维加捻而成经纱、纬纱,接着经纱、纬纱交织成平纹织物;再在平纹织物的两个表面均匀喷洒碳纳米管,转移至抽真空的密闭空间内,通入甲烷‑氢气混合气体,微波处理,得到表面修饰织物;最后将表面修饰织物投入浸渍液中,浸渍,烘干,热压,即得。该面料具有良好的防弹防刺效果,且柔软性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型多层防弹防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兵防护组件(或称防暴服)在设计思路上主要是依靠外部注塑件(由优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造)和缓冲内衬(由软质吸能材料构成) 的组合来抵御外部击打能量,在对身体重要器官的防护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通过一定厚度的布料(例如:一般的尼龙纤维面料)进行防护,这种防护服很难保障国家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防弹和防刺材料在防护机理中具有明显的区别,防弹材料的主要吸能方式是纤维弹性形变和拉伸断裂,而防刺材料的主要吸能方式是刀尖顶破和纤维剪切断裂,这两种不同的吸能方式决定了防弹和防刺材料设计上有显著的差异。防弹材料多为低树脂含量的高强纤维单向布或织物叠层,质地柔软,且容易变形,而防刺材料多为高树脂含量的高强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或金属网组成。因此,要制备防弹防刺材料需要兼顾两者的优点。
根据防刺服防护材料的柔软程度,可以将防刺服分为硬质、半硬质和柔性三种。硬质防刺服的防护材料一般采用金属材料或金属片搭接而成,但这种硬质合金板防护层的防刺衣防弹性能不好,除非达到一定厚度,其重量将又超过3.5公斤的标准要求。半硬质一般采用高强聚乙烯、芳纶、碳纤维等纤维材料无纬布与高分子树脂进行层压复合,经过多层的叠合之后防刺层的柔软性能大大下降。软质防弹衣,是在面料和衣里之间设有一防护层,该防护层一般是由数十层特种纤维平纹机织布或数十层特种纤维单向排列粘合而成的无纬布叠加在一起缝制成整体,或分组缝制成部件,再用外打击面布与内里布将防护层缝在里面,最后装配成防弹衣。这种防弹衣比起金属等硬质材料的防弹衣穿着较舒适、轻便、防弹效果较好。但是,这种由经纬线编织的平纹机织布,或用正交单向排列、靠胶粘剂粘结的无纬布制成的防弹衣,若遇上锥状凶器或尖刀容易扎透,所以,这些低级别的防弹衣防弹性能虽好,但不能防刺。
专利申请CN101762210A公开了一种防弹防刺服及其防护层的制作方法,所述防弹防刺服,由面料、衣里及依序设于面料和衣里之间的多块相互连接的硬质特种合金板和多层特种纤维布防护层所构成的防护背心的前片和后片,其中所述特种纤维布防护层包括分别热压固化于各块硬质特种合金板上的硬质纤维布防护板和位于各硬质特种合金板连接处的柔性特种纤维布防护层。该专利技术依赖于硬质特种合金板,柔软性差,穿着体验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复合型多层防弹防刺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防弹防刺效果,且柔软性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多层防弹防刺面料的制备方法,是由5~7层片材叠加缝合而成,所述片材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1)先将粘均分子量200~300万的聚乙烯制成聚乙烯纤维;
(2)再将聚乙烯纤维投入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混合液中,浸渍,烘干,得到预处理聚乙烯纤维;
(3)然后将预处理聚乙烯纤维加捻而成经纱、纬纱,接着经纱、纬纱交织成平纹织物;
(4)再在平纹织物的两个表面均匀喷洒碳纳米管,转移至抽真空的密闭空间内,通入体积比4:1的甲烷-氢气混合气体,400~500W微波处理2~ 3分钟,得到表面修饰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源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源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3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椅座机构
- 下一篇:通用型隔爆外壳机械联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