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道窑匣钵自动卸料系统及卸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2647.1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梁立德;冯俊艳;韦贝佩;陈丹;白植焕;周方超;苏尔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9 | 分类号: | F27B9/39;F27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 |
地址: | 5456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道窑 匣钵 自动 卸料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辊道窑匣钵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输送装置(1)、自动整平装置(2)以及自动旋转卸料装置(3);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以及横向输送辊道(13);所述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设置在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的下游,并且所述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的前端与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的末端相连;所述横向输送辊道(13)设置在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的下游,并且所述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的末端与横向输送辊道(13)的前端内侧相连;所述自动整平装置(2)设置在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的侧部;所述自动旋转卸料装置(3)设置在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的下游;
所述自动旋转卸料装置(3)包括旋转驱动机构(31)、旋转支架(32)以及旋转式自动夹持机构(33);旋转支架(32)包括旋转轴(321)和旋转支撑框梁(322),旋转支撑框梁(322)和旋转轴(321)固定连接;旋转轴(321)与旋转驱动机构(31)的驱动轴连接;旋转支撑框梁(322)包括2根旋转支撑纵梁(3221)和2根旋转支撑横梁(3222);2根所述旋转支撑纵梁(3221)平行于横向输送辊道(13)的辊轴方向并且与旋转轴(321)垂直固定连接;2根所述旋转支撑横梁(3222)平行于旋转轴(321)并与旋转支撑纵梁(3221)固定连接;2根所述旋转支撑纵梁(3221)和2根所述旋转支撑横梁(3222)构成一个矩形的固定框架;旋转式自动夹持机构(33)包括2根夹持连接前连杆(331)、2根夹持连接后连杆(332)和夹持底部框梁(333);夹持底部框梁(333)包括2根夹持底部纵梁(3331)和1根夹持底部横梁(3332);2根所述夹持底部纵梁(3331)平行于旋转支撑纵梁(3221),并且分别独立地位于2根旋转支撑纵梁(3221)的下方;夹持底部横梁(3332)平行于旋转支撑横梁(3222),并且位于靠近旋转轴(321)位置的旋转支撑横梁(3222)的正下方;2根所述夹持底部纵梁(3331)和1根所述夹持底部横梁(3332)构成一个一端开口的矩形的固定框架,并且其开口位置位于靠近第二纵向输送辊道(12)的一端;2根夹持连接前连杆(331)通过活动铰接的连接方式将2根夹持底部纵梁(3331)的前端分别独立地与位于旋转支撑框梁(322)前端的旋转支撑横梁(3222)的两端相连接;2根夹持连接后连杆(332)通过活动铰接的连接方式将夹持底部横梁(3332)的两端分别独立地与位于旋转支撑框梁(322)后端的旋转支撑横梁(3222)的两端相连接;旋转式自动夹持机构(33)位于旋转支架(32)的正下方;旋转式自动夹持机构(33)与旋转支架(32)构成一个内空的方形箱体结构;
旋转支撑框梁(322)还包括若干根支撑筋条(3223);若干根所述支撑筋条(3223)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支撑纵梁(3221)和/或旋转支撑横梁(3222)固定连接;
夹持底部框梁(333)还包括若干根夹持筋条(3333);若干根所述夹持筋条(3333)的底端与夹持底部横梁(3332)固定连接,并且夹持筋条(3333)平行于夹持底部纵梁(3331);夹持底部纵梁(3331)、夹持筋条(3333)均能够在横向输送辊道(13)上相邻的辊轴间隙之间进行上下移动;
夹持底部框梁(333)上还设有格挡机构(3334);格挡机构(3334)与夹持底部纵梁(3331)和/或夹持筋条(333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整平装置(2)包括第一推平机构(21)、第二推平机构(22)以及整平光电开关(23);所述第一推平机构(21)和第二推平机构(22)呈对称式设置在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的两侧;所述整平光电开关(23)设置在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的侧部并且位于第一纵向输送辊道(11)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26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抗摔型智能手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皮下及肌内注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