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31826.3 | 申请日: | 202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贾云浩;邓水根;赵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8/10;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6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10/635;H01M10/613 |
| 代理公司: | 无锡永乐唯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9 | 代理人: | 孙际德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经济开发区风电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池 加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后处理器、尾气排放管、换热管道、电池包、第一连接管道及第二连接管道,其中:后处理器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上;尾气排放管连接在后处理器的排气口上;换热管道卷绕在尾气排放管上;电池包内设置有靠近或接触电芯的冷却板,冷切板内形成有冷却腔;第一连接管道的进液端连接在冷却腔的出液口上,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液端连接在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上;第二连接管道的进液端连接在换热管道的第二端上,第二连接管道的出液端连接在冷却腔的进液口上。本发明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对实现对电池包的加热,其在实现对电池包的加热的同时,避免了其他加热方式造成的大量能量消耗问题,降低了整车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包作为混动汽车的核心供能部件,其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混动汽车正常运行的基础。电池包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电池包内部的温度必须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内,其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池包的充放电能力、可靠性和寿命。
在寒冷地区或普通地区的低温天气下,电池包内的温度过低,电池包内的电芯的充放电功率几乎为零,混动力汽车失去了混动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电池包内的电芯进行加热。传统的加热方式包括加热膜加热、发动机冷却液加热等,加热膜加热直接使用电池包的电量实施加热,其将消耗大量的电能。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则会导致发动机水温下降及水泵耗功增加,最终导致混动汽车油耗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后处理器、尾气排放管、换热管道、电池包、第一连接管道及第二连接管道,其中:
所述后处理器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上;
所述尾气排放管连接在所述后处理器的排气口上;
所述换热管道卷绕在所述尾气排放管上;
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冷却板,所述冷切板内形成有冷却腔;
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进液端连接在所述冷却腔的出液口上,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出液端连接在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上。
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进液端连接在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出液端连接在所述冷却腔的进液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的电子水泵及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的第二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与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信号连接;所述发动机启动时,所述发动机管理系统发送启动信号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触发所述电池包开始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电子水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信号连接;在所述电池包内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启动,及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闭合;在所述电池包内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关闭,及所述第一电磁阀及所述第二电磁阀断开,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为单向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使冷却液由所述电池包单向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并进入至所述换热管道;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使冷却液由所述换热管道单向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道并流入至所述电池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动汽车电池包加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的补液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为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的延长段,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为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的延长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1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