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0380.2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宇;郭晓轩;安文星;马凯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毫米波 mimo 空间 功率 合成 反射 表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包括正方形的反射式超表面主体;反射式超表面主体包括N×N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N为大于2的整数;每个单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贴片、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一金属背板,为三层结构;第一金属贴片为正方形的金属贴片;第一介质基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贴片;第一介质基板的整个底面,覆盖有第一金属背板;对于在反射式超表面主体不同位置上的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其具有的反射相位响应符合预设的口径相位分布条件。本发明的反射式超表面,其能够将入射方向不同的电磁波束,经同一反射式超表面进行反射,产生了相同方向的反射波束,验证了其对电磁波的灵活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表面和贴片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
背景技术
目前,超材料,因它出众的波前调控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超材料难以实现的等效参数、复杂的三维结构及较高的材料损耗,导致其难以被应用于实际生产。
超表面,作为一种二维形式的超材料,由于其在一个方向上的厚度为亚波长尺寸,因此,其对电磁波的调控机理,已经不再受限于三维超材料的等效媒质理论。
在2011年,一种基于梯度相位的超表面被提出,该超表面实现了反射电磁波的异常反射、折射,即实现了广义斯涅耳反射、折射定律。基于梯度相位的超表面由许多超表面单元组成,在超表面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对超表面单元按照梯度变化的反射或透射相位响应进行排列,当电磁波入射到超表面时,其具有梯度变化规律的相位突变,使得入射电磁波实现了异常反射、折射。在梯度相位超表面出现之后,其对电磁波的强大而又自由的调控能力,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在此之后,研究人员们基于梯度相位超表面的设计思路,实现了空间波到表面波的完美转换、对电磁波的完美透射以及宽频带内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同时调控。
目前,多进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作为5G毫米波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MIMO技术可以通过扩展信道容量,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被作为5G最有效的应用。
但是,现阶段的毫米波MIMO系统,是一般由多透镜实现的系统,其存在尺寸大和部分信道信号较弱的弊端,例如图1a所示,由一般透镜构成的2×2MIMO系统(即2发2收,1收1发为一个天线对,是一个射频系统可以正常工作的最小单元)有两条信号较弱的信道。
而在电子对抗中,经常需要产生大功率的电磁波束,现有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经常采用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由于常采用镀金波导以及复杂的功率分网络,导致成本较高、损耗较大。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其包括正方形的反射式超表面主体;
反射式超表面主体,包括N×N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N为大于2的整数;
其中,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贴片、第一介质基板和第一金属背板,为三层结构;
第一金属贴片,为正方形的金属贴片;
第一介质基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贴片;
第一介质基板的整个底面,覆盖设置有第一金属背板;
其中,对于在反射式超表面主体不同位置上的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其具有的反射相位响应,符合预设的口径相位分布条件。
优选地,反射式超表面主体,包括15×15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