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30380.2 | 申请日: | 202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宇;郭晓轩;安文星;马凯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毫米波 mimo 空间 功率 合成 反射 表面 | ||
1.一种用于毫米波MIMO和空间功率合成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方形的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
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包括N×N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N为大于2的整数;
其中,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贴片(201)、第一介质基板(202)和第一金属背板,为三层结构;
第一金属贴片(201),为正方形的金属贴片;
第一介质基板(202)的顶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贴片(201);
第一介质基板(202)的整个底面,覆盖设置有第一金属背板;
其中,对于在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不同位置上的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其具有的反射相位响应,符合预设的口径相位分布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包括15×15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对于在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不同位置上的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其预设的口径相位分布条件,即第一金属贴片(201)的尺寸对应的相位分布,应满足如下公式(1):
其中,表示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在第m行、第n列位置的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在馈源激励下的反射相位响应;
其中,m=1,2,3…,N;n=1,2,3…,N。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由两部分相位响应相加构成;
其中,一部分的相位响应为奇数列全为0°,偶数列全为180°;
另一部分的相位响应的分布,服从抛物线聚焦原理,其表示为以下的公式(2):
其中,(x,y)表示每个反射式超表面单元(200)的相对位置,λ表示自由空间中的波长,F为焦距;
焦距F=12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基板(202)是介电常数为2.65的F4B微波高频介质基板
第一金属贴片(201)和第一金属背板的材料为铜;
每个第一金属背板的形状大小,与第一介质基板(202)的形状大小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反射式超表面主体(100)左右两端的正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二馈源(302)和第一馈源(301);
第二馈源(302)和第一馈源(301),为左右对称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式超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馈源(301)和第二馈源(302),均采用贴片天线;
该贴片天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金属贴片(401)、第二介质基板(402)和第二金属背板,为三层结构;
第二介质基板(402)的整个底面,覆盖设置有第二金属背板;
第二介质基板(402)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长方形的第二金属贴片(401),该第二金属贴片(401)作为辐射金属片;
第二介质基板(402)的顶面前端中部,设置有纵向分布的微带线(403);
微带线(403)的后端,与第二金属贴片(401)的前侧中间位置相连接;
第二介质基板(402)的顶面,在微带线(403)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形通孔(404)和第二圆形通孔(405);
第一圆形通孔(404)的中心点与微带线(403)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二圆形通孔(405)的中心点与微带线(403)的垂直距离;
第一圆形通孔(404)和第二圆形通孔(405),分别用于连接一个SMA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3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