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0306.0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蔡惟洁;郑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B62D63/04;E01C9/08;E04F11/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胡国平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导盲犬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该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包括多个分体机构,多个分体机构依次铰接。还包括多个驱动电机,相邻两个分体机构分别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电机主体上。还包括台阶固定组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台阶固定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均设置在位于最前端的分体机构上。该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通过设置的多个分体机构、多个驱动电机、台阶固定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相互配合。可以让本发明辅助盲人较为方便的登上公交车。有效将原本公交车进口处的台阶变成斜坡,盲人可以较为安全快捷的登上车,大大方便人员的使用。相比于其他电子导盲犬而言,在公共交通方面其辅助人员的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
背景技术
盲人(或者视力严重受损者,本专利中统一描述为盲人)的出行,由于视力问题成为难题,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传统上盲人的出行借助三种方式,第一是导盲棍,第二种是导盲犬,第三种是有监护人陪行。导盲棍仅仅是一个棍子,而且棍子的操作还是要依赖盲人,且盲人只能根据棍子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思考,因此效果有限。有监护人陪行,则完全依赖于监护人,虽然准确度高,但同样也会牺牲另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导盲犬,是目前盲人出行的较为普遍的而且也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方式,但是导盲犬存在导盲犬是动物,需要办理很多的证件,例如疫苗证等等问题。而且其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设备上,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斥和反感。因此人们基于现代发达的无线网络进而设计出一种电子导盲犬。
但是这种相当于导航机器人,由于现在技术有限,不能像犬科动物进行上下跑跳等复杂的移动方式,尤其是在面对台阶等地方,该机器人行动不便,同时盲人在面对台阶等高低差的地方,其行动也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5G的智能导盲犬,包括多个分体机构,多个分体机构依次铰接。还包括多个驱动电机,相邻两个分体机构分别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电机主体上。还包括台阶固定组件和传感器组件,所述台阶固定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均设置在位于最前端的分体机构上。所述台阶固定组件包括机械臂机构、固定爪和电磁铁。所述机械臂机构设置在位于最前端的分体机构上,所述固定爪与机械臂机构相连。所述电磁铁铰接在固定爪远离传感器组件的一侧上。所述分体机构包括支板和两个驱动组件。两个驱动组件以支板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支板的底部上。相邻两个支板分别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电机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分体机构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和支撑齿条。所述电动伸缩杆竖直设置在支板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穿过支板并延伸至支板的底部。所述支撑齿条设置在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和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沿垂直于支板表面方向滑动配合在支板侧面。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活动板的底部,所述支板上横向开设有开槽,所述电动伸缩杆滑动配合在开槽内。所述分体机构还包括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设置在支板的底部。所述活动板通过联动组件与支撑齿条联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活动架、连杆、齿轮、副电动伸缩杆和伸缩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轮相连,所述副电动伸缩杆横向设置在支板的底部。所述副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与电动伸缩杆相连,所述伸缩杆枢接在支板的底部。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与支板螺纹连接。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穿过支板并延伸至支板顶部,所述齿轮设置在伸缩杆的底部,所述齿轮与支撑齿条啮合。所述活动架一端与伸缩杆的活动端相连,另一端穿过支板与连杆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