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23903.0 | 申请日: | 202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0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谢晖;李茂;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捷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董钢 |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同步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电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所述电缆同步收放装置包括:机架;放线轮,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用于电缆的缠绕;驱动件,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放线轮连接,用于驱动放线轮转动;安装架,连接在机架上;供电滑环,并嵌套在放线轮的内部,电连接设备和电缆;安装架上设置有收放端口,收放端口处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与驱动件电连接;当进行收放电缆时,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电缆两侧,通过收放电缆张力的大小,与第一行程开关或者第二行程开关接触,完成电缆收放,避免打弯和保证拉紧。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收卷质量高,避免了打弯现象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促进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是促进建设的基础,电力传输离不开电缆。电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用以传输电能、信号等。是大型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电力传输工具,当通过电缆对移动设备供电时,由于移动设备的位置不确定性,供电线路的长度也就不确定,必须保持电缆有足够的长度进行使用,当供电距离缩短或者加长时,就需要对电缆进行收放。需要收线轮配合使用,不然就会造成电缆堆放散乱,对电缆收放时,容易发生电缆打弯,收线质量不高,甚至损坏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旨在解决电缆打弯,收线质量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所述电缆同步收放装置包括:
机架,用于支撑和安装;
放线轮,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用于电缆的缠绕;
驱动件,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放线轮连接,用于驱动放线轮转动;
安装架,连接在机架上;
供电滑环,安装在机架上,并嵌套在放线轮的内部,电连接设备和电缆;
其中,安装架上设置有收放端口,收放端口处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与驱动件电连接;当进行收放电缆时,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电缆两侧,通过收放电缆张力的大小,与第一行程开关或者第二行程开关接触,控制驱动件作用,以此完成电缆收放避免打弯和保证拉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电缆的一端与供电滑环电连接,另一端连接供电或者用电设备,供电滑环电连接用电或者供电设备,从而形成供电设备、电缆、供电滑环、用电设备的回路,收线时,电缆受到拉力,当拉力较大时,电缆处于绷直状态,从而使电缆一侧与第二行程开关接合;第二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件转动速度减慢,从而使拉力均匀。当拉力较小时,线缆由于重力作用使电缆的一侧与第一行程开关接合,从而使驱动件转动速度加快,以此使电缆收紧。从而使电缆在放线轮上缠绕的受力均匀,实现了自动调节,避免了收卷过紧或者过松的现象出现。当放线轮进行放线时,放线轮反向转动完成电缆退出,当推力较大时,电缆处于弯曲状态,从而使电缆一侧与第一行程开关接合;第二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件转动速度减慢,从而使推送力均匀。当推力较小时,电缆的一侧与第二行程开关接合,从而使驱动件转动速度加快,以此使电缆加速推出。从而使电缆送线均匀,实现了自动调节。对电缆进行同步自动收放。当放线时,保持张力恒定,提高放线稳定性,避免电缆打弯。收线时,对电缆进行同步收卷,提高收卷质量。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收卷质量高,避免了打弯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的前视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同步收放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捷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未经大捷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3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