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光多通道并行光组件及其耦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2405.6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胡百泉;林雪枫;李林科;吴天书;杨现文;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光多 通道 并行 组件 及其 耦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光集成芯片,包括集成于芯片内部的发射输入波导单元、分路器单元、调制器单元、发射输出波导单元、接收输入波导单元以及接收探测器单元。还提供了一种硅光多通道并行光组件。还提供了一种硅光多通道并行光组件的耦合方法。本发明采用集成的硅光芯片,发射部分仍采用两路直流激光器组,接收芯片集成在硅光芯片内部,光接口采用业界成熟的FA‑MPO,具有工艺成熟,集成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耦合工序少等优点,是400G以上速率的优势选择之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光集成芯片、硅光多通道并行光组件及其耦合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多通道并行光组件,多用于40Gpbs以上速率的场景,如40G、100G、200G以及400G、800G等应用中,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中,通常是中短距离的数据传输,传输距离为50-2Km,使用的是SR、DR、FR等多种产品。通过400G、800G等高速光模块而言,光纤的色散是制约光模块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EML型激光器以获得窄谱宽、外调制的方法是获得稳定调制并且色散低的技术方案,也是现今市场的主流的选择,如专利CN110764202A。然而应用于400G、800G速率的EML型激光器芯片,属于高端有技术瓶颈的核心芯片,价格昂贵,而并行光组件意味着采用多路EML芯片,所以光组件的物料成本很高。如何降低并行光组件的成本一直是业界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光集成芯片、硅光多通道并行光组件及其耦合方法,通过硅光集成芯片进行并行光组件的封装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光集成芯片,包括激光器组204、FA组件210以及硅光集成芯片203,所述发射输出波导单元和所述接收输入波导均与所述FA组件210对接,所述发射输入波导单元与所述激光器组204同路设置,沿所述激光器组204至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的方向,所述激光器组204和硅光集成芯片203之间还依次设有耦合透镜组205、隔离器206、棱镜组207以及发射端玻璃条208。
进一步,沿所述FA组件210至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的方向,所述FA组件210和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之间还设有接收端玻璃条209。
进一步,还包括PCBA板201,所述PCBA板201上开设有贯通所述PCBA板201的上下表面的窗口215,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所述激光器组204、所述耦合透镜组205、所述隔离器206、所述棱镜组207、所述发射端玻璃条208、所述接收端玻璃条209以及所述FA组件210均置于所述窗口215中。
进一步,所述窗口215内设置有热沉401,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所述激光器组204、所述耦合透镜组205、所述隔离器206、所述棱镜组207、所述发射端玻璃条208、所述接收端玻璃条209以及所述FA组件210均设在热沉401上。
进一步,所述热沉401呈台阶状,所述台阶状的较高的平台上设有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较低的平台上设有所述激光器组204、所述耦合透镜组205、所述隔离器206。
进一步,所述PCBA板201下表面设有封堵所述窗口215的支撑板402,所述热沉401置于所述支撑板402上。
进一步,还包括发射端driver芯片212以及接收端TIA芯片213,所述发射端driver芯片212和所述接收端TIA芯片213均位于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远离所述激光器组204和所述FA组件210的一侧,所述发射端driver芯片212位于所述激光器组204至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的方向上,所述接收端TIA芯片213位于所述FA组件210至所述硅光集成芯片203的方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2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共卫生防控综合监测管控平台
- 下一篇: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