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情绪识别方法、辅助驾驶装置以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10762.9 | 申请日: | 202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6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冯桑;邱宏波;王炳成;林启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张生梅 |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情绪 识别 方法 辅助 驾驶 装置 以及 应用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情绪识别方法、辅助驾驶装置以及应用,包括:采集驾驶员正常坐姿下的人脸图像;采集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区域面积、眼睛区域面积以及嘴巴特征作为表情识别的参数;在车辆行驶中,周期性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并将每一张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区域面积、眼睛区域面积以及嘴巴特征与正常坐姿下的人脸图像进行比较,进行紧张情绪识别。本发明通过车内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情绪的计算和识别,无需与人体进行直接接触,避免了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干扰;在汽车行驶中检测人脸图像进行情绪识别时,采用人脸区域面积、眼睛区域面积和嘴巴特征多参数同时计算,避免单一参数计算错误或遗漏造成误判,保证情绪识别的准确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和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具体为一种情绪识别方法、辅助驾驶装置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驾驶员长期处在狭小的密闭空间,一旦遇上较为复杂的路况,如堵车,容易引起情绪变动,加大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目前,通过皮电反应测试可以直接获取被测者的情绪生理信息,但是此类方法需要时刻接触人体,因此会对驾驶行为产生干扰,不适合用于对驾驶员的情绪采集。
因此,在汽车日趋智能化的当下,亟需配备情绪识别系统来识别驾驶员的紧张情绪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驾驶的舒适性以及道路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情绪识别方法、辅助驾驶装置以及应用,能够通过视频图像对驾驶员情绪进行判断,无需接触人体,对驾驶行为无任何干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情绪识别方法,包括:
采集驾驶员正常坐姿下的人脸图像;
采集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区域面积、眼睛区域面积以及嘴巴特征作为表情识别的参数;
在车辆行驶中,周期性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并将每一张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区域面积、眼睛区域面积以及嘴巴特征与正常坐姿下的人脸图像进行比较,进行紧张情绪识别。
所述“并将每一张人脸图像中的人脸区域面积、眼睛区域面积以及嘴巴特征与正常坐姿下的人脸图像进行比较,进行紧张情绪识别”,包括:
设:待测人脸区域面积Sface、待测眼睛区域面积Seye和待测嘴巴特征λ;
人脸区域面积S’face、眼睛区域面积S’eye和嘴巴特征λ’;
若,Sface≥1.2S’face和/或和/或时,判定为驾驶员处于紧张状态。
所述“判定为驾驶员处于紧张状态”后,包括:
根据驾驶员处于紧张状态的时间,逐步对车辆进行控制,以保证驾驶安全。
所述“根据驾驶员处于紧张状态的时间,对车辆进行控制”,包括:
由控制时间由短到长,分别为:控制汽车的影音系统播放抒情的轻音乐或对汽车进行限速或在对汽车限速的同时打开车辆的双闪。
一种如上所述的情绪识别方法在驾驶员紧张情绪识别方向的应用。
一种应用了如上所述的情绪识别方法的辅助驾驶装置,包括:
微处理模块;
车内摄像头,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用于采集车内驾驶员的图像;
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微处理模块在检测到驾驶员紧张情绪时发出的控制指令;
执行模块,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执行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传递的所述控制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07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