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粱秸秆归垄单粒沟播抗旱艺机一体化播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6709.1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珍;任志强;许晶;卜华虎;肖建红;张宁;常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B7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智慧管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4 | 代理人: | 马俊平 |
地址: | 0308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粱 秸秆 归垄单粒沟播 抗旱 一体化 播种 方法 | ||
1.高粱秸秆归垄单粒沟播抗旱艺机一体化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产地环境
1.1产地选择:选择生态条件好,远离污染源,不须盖地膜,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2环境质量:空气条件良好,土壤PH值6-8,降水400毫米以上的地区;
步骤2:品种选择
选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并适宜本区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包衣种子符合GB/T 15671的规定;
步骤3:播种
3.1整地准备:在秋收之后,秸秆粉碎10cm左右铺于地表,或者秸秆粉碎浅旋均可,播种前,不需要任何整地作业,水浇地也不用浇出苗水;
3.2播期:掌握在春季地下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0℃以上即可种植;
3.3根据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选择适宜不同密度的品种,并确定播种量与留苗密度,每667m2留苗7000株~13000株;
3.4探墒播种:根据土壤墒情将表层干土归于播种行两边,漏出湿土,使播种区土壤含水量≥12%;
3.5旋耕:播种行局部旋耕宽10cm,深21cm左右;播种行之间垄宽40cm,灭茬刀旋耕8-10cm,把秸秆与土混合,保证苗床干净无秸秆和草籽,不影响出苗;
3.6开沟起垄:船形播种开沟器开沟深16cm,兼顾平整苗床、秸秆归垄;
3.7精播:通过播种盘将种子与微生物菌剂精准精量施放,兼顾镇压;农用微生物菌剂的数量根据菌肥的含量和使用标准来定;
3.8底肥精量条施:将底肥通过肥料槽集中条施,并通过下肥口调整肥料用量,底肥施于种子下方两边各5cm的位置,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肥料应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步骤4:中耕管理
4.1中耕时间:拔节前期,高粱高度达到30-40cm时进行;
4.2中耕锄草:中耕5cm深,宽28cm;
4.3化肥集中条施:每亩20kg复合肥和25kg尿素,集中于苗子根部,填埋播种沟;肥料应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4.4培土:通过中耕机进行培土,在把播种沟填平的基础上,再培土15cm高,形成15cm深的垄沟;
步骤5:浇水
高粱从拨节期开始需水量逐渐增加,每亩浇水量以50m3左右;
步骤6:定向集中喷叶面肥
叶面定向喷施微量元素:尿素0.5%~2%、磷酸二氢钾0.3%~0.5%、硫酸铵0.2%~9.3%、钼酸铵0.01%、硼砂0.1%~0.2%、硫酸锌0.1%~0.4%、氨基酸≥100克/升;
步骤7:病虫害防治
用种子重量0.6%~0.7%的8%戊唑醇·氟虫氰拌防治种丝黑穗病;用8%丁硫啶虫咪1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农药使用符合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步骤8:收获
8.1收获时期:适宜收获期在蜡熟末期,此时收获籽粒饱满,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机收可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
8.2秸秆处理:将秸秆粉碎10cm左右,地表覆盖;
步骤9:生产档案
详细记录技术要点、田间管理、收获、深松深耕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建立生产档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7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